海棠书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文学城

记者尹思远

春风又来了,海棠花开。恰逢周末,天津和平区的滨江路挤满了游客。近百年的劝业场外,铿锵的汽车来回穿梭,发出悠扬的笛声,与店铺的音乐、孩子的笑声、摊贩的叫卖声融为一体,将城市装点得生机勃勃。

沿着滨江路往东北方向走100米左右,“百年百米长”的杨福音路就挤在两排老建筑之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的喧嚣。踩着杨福音路上斑驳的树影,记者走进了尹福书店。

这是一家自助书店。书店的负责人刘一每天开门后都会离开,直到商店关门才回来。顾客自己选书,根据价格标签付款。很多时候,店铺处于真正的“无人”状态。

20多年来,一缕书香从这里飘过,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记。

海棠书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文学城尹福书店的一幕。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思远摄

一座城市的学术名片。

当你走进尹福书店,你会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现在是自助购书,你和书是这里的主人。整个书店大概50平米。穿过大厅后,有两个房间被窗帘隔开。外间类似展厅,最流行的书放在简单的木架上,有少量经典书籍。里屋是书店流行的“打卡地”。留言墙和印章台与千本书融为一体,不时有年轻人过来拍照。

尹福书店占据网络平台“天津书店视听鉴赏榜”第一名。在尹福书店的顾客眼中,这家无人书店的风格恰好契合了天津这座城市的节奏,是天津的一张“书香名片”。

熙熙攘攘的商业街边上安静的店铺与热闹隔绝。没有太多的文创产品,没有咖啡甜点,也没有店员的过度推销。只有拥有者和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和相互信任。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天津的‘海风送来的书香’。”今年27岁的冯女士,与这家书店结缘十余年。这家书店承载着她对青春的回忆,她几乎每个月都会光顾。“家里有很多书,大部分都是在这里买的,也去过很多书店,但是很难体会到这里带给我的温暖和宁静。”

55岁的刘一是典型的“天津人”,开朗、热情、洒脱。和他一样,这家书店充满了“放松”和“信任”。在许多老顾客眼里,这种“放松感”和“信任感”正是尹福书店的可贵之处。

当一个人在商店时,刘一喜欢读留言墙上的留言。他说,这种未售图书的形式,在他和读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无论是你想买的书,还是客户的购书经历,一点点真知灼见,还是人生思考,刘一都会认真阅读。他喜欢这种“原始而纯粹”的交流。

“为什么要在这么难找的巷子里开书店?你不怕跑不了吗?”很多远道而来的顾客都很不解。但自从1997年正式开业以来,这家小书店就一直在这里,从未换过地方。“酒香不怕巷子深,书香不怕巷子深。”刘一哈阿哈微笑,“天津的城市气质是淡泊平和的,只要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尹福书店吸引了一批“专属乘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20年至2022年,尹福书店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最美书店”之一。

书店越来越出名,越来越多的读者慕名而来。刘一把书店的柜台摆满了介绍天津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各种书籍,希望通过阅读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津。

他拿起一本《天津历史建筑》告诉记者,这本书已经卖了600多本,基本上是隔一段时间就要补货。“天津的书店宣传天津的历史文化,结交更多喜欢天津的朋友。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一家店,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自从推出自助售书模式以来,我从来没有丢过一本书,还获得了这么多的认可和鼓励,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自从2018年尝试无人卖书后,留言墙就贴满了笔记。刘一不禁感慨,“从一个小小的书摊到现在,我的小店见证了这个城市20多年的变迁。”

尹福书店的留言墙。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思远摄

时光倒流到1996年,未能逃离失业浪潮的刘一开始思考谋生之道。听朋友介绍是个卖书的好方法。他去图书批发市场买了300元附近的书,用一辆载着书筐的自行车摆了个小书摊。

一年后,尹福书店正式开业。杨福音路位于海河岸边,其所在区域是当年天津纺织产品的销售中心之一。纺织产品种类繁多,但缺乏相应的专业书籍。刘一专程来京,联系出版社,买了一批纺织、裁剪方面的专业书籍,一下子打开了市场。

“那时候,我正处于出版业的‘黄金期’。最多的时候一个小时能卖300本书,基本上忙了一整天。”

和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不到30岁的刘一喜欢读金庸,喜欢和附近学校的学生交流武侠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推着车去附近学校卖书,一般都是‘满载,空手背’。”

但很快,他遇到了一个业务问题。2003年,网上购书平台迎来快速发展。在“快递+货到付款”的经营流程下,网上购书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尹福书店的销量也受到明显影响。“一天至少能卖出四五本书,很多熟客都不来了。”

尹福书店入口。(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且进入21世纪,天津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产业战略东移,纺织、化工、机械等企业纷纷搬迁转型。海河两岸逐渐从纺织产品的销售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引擎的景观带和文化带。

刘一逐渐意识到,年轻人转向网络买书,以前畅销的纺织类书籍即将“失宠”。想要锁定读者,就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那段时间里,他尝试了几乎所有他能想到的方法,比如提升图书的类别,降低销售价格,促销,办展览,摆书摊…刘一说,很多同事被迫转行,书店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社会各界的帮助和鼓励。

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0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实体书店逐渐恢复人气,尹福书店也逐渐走出寒冬。2017年,刘一书店获得天津市专项扶持资金。他翻修了小图书馆,并计划了一系列活动。2018年,他开始尝试“无人书”模式。

一缕书香无可替代。

从家里带了简单的午饭后,刘一就出门出差了,记者在这个小店里也能感受到“无人时间”。店里没有音乐,也没有华丽的装饰。屋里潮湿的味道混合着书的味道,让所有的感官都特别清晰。

置身其中,我感到非常安静。翻看留言墙上的笔记,感觉文字穿越空的力量。走过书架,一排排地看,你会发现,尹福书店受欢迎的秘诀不仅仅是“放松”和“信任”——书的种类很多,大部分只有一本书,而且都是有质量的“好书”。

选择一个,付款,然后打开包装。坐在店里唯一的圆桌旁,静静地看书,仿佛时间都停止了。不知道过了多久。36岁的市民高先生带着上小学的女儿走进书店。他是这家店的老客户,一年总要来几次,因为“总能买到想要的书”。

高先生和他的女儿在尹福书店挑选书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思远摄

高老师说,数字化降低了阅读门槛,但也让阅读更多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数字书无法取代纸质书”依然是爱书人的共识。作家雷达曾指出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区别:阅读需要“关机”,沉浸,专一,暂时与外界隔绝,进入一种类似生活体验的状态。

“这种体验是数字阅读很难带来的。”高先生说。

刘一在选择书籍方面有自己的坚持。在他看来,对书店最高的赞誉就是“你店里的书真好”。在生意艰难的日子里,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会了卖一些新潮的书。虽然销量很好,但刘一总觉得这些书大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比起“赚快钱”,他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选书”,走长期稳定的经营路线。

“有价值、有趣、有品位”是刘一选书的三大标准,也是刘一眼中的“书香”。“有颜值就是让读者第一眼就感兴趣。有趣,就是要让读者看得懂。有味道的可以反复读。”

“书店的核心是书。”刘一努力寻找一本好书。他经常去出版社与专家交流,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在活动中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刘一喜欢做的事情是整理和更新店里的书籍。每次买新书,他都会把每本书仔细包好,贴上价格标签,仔细挑选合适的地方放好。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更新店里书籍的摆放和布局。

刘一正在整理店里的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我来说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我精心挑选的书被买了。有几次,刚放了几分钟就被买走了。我觉得我的选择得到了认可,我很开心。”

虽然有一定名气,但尹福书店年营业额只有20多万元,还在遭受网上销售的冲击。除了十几万元的进店书籍成本和其他门店费用,几乎没有利润。“为什么不做一个网店?”很多客户都有同样的疑问,但刘一有自己的坚持和执着。

“天津人常说,‘没钱也能玩’。这并不是说这里的人没有上进心,而是我们觉得这件事一旦有意义,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刘一说,纸质阅读没有替代品,书店也有独特的价值。在互联网平台买书和在商店买书是不一样的。现在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样化,书店又被人看到了。

“希望继续坚持慢慢深入阅读的习惯,把我的小店和这本书传播得更远。”刘一说。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