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李婷]
电动自行车被戏称为“小电驴”。2022年,全国小电驴产品累计销量约5000万辆,社会保有量达3.5亿辆。上学和上下班的路上,小电驴穿梭往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城市上演。
但近年来,电驴起火事件时有发生,并被广泛报道。此外,政府的消防安全管理日益严格,对电驴的管理也日益严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禁行”的情况。小电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小电驴的管理难度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讨论。
一次取缔似乎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我们需要更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场景中去理解小电驴的重要性以及小电驴问题的逻辑。城中村可以说是小电驴密度较高的区域。出租屋基本上每人一只小电驴,也是问题的聚集地。笔者的调查也是从城中村开始的。
城中村的小电驴
在城中村,电驴是大多数农民工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集群,有了电动车,农民工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价格合适的出租屋,同时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不会增加太多。
我们采访的一位农民工,一家三口在广州打工,夫妻二人在汽车城和印染厂上班,每个月收入8000多元。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他们选择在距离工厂10公里外的郊区村庄租了一套价格更低的房子。月租价格才80元,水电费200多元。夫妻每天骑电驴出行(充电一个月的费用不到10元)。省下来的钱主要用来资助孩子在当地上一所私立小学。
在广东,大量产业工人居住在城中村,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区域: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工厂没有宿舍,即使有宿舍也没有夫妻房、家庭房;另一方面,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也很低,除了房租低,可以选择不同价位的房子。
拥挤的城中村景象(作者供图) 拥挤的城中村场景(作者供图)
因为是外来人口聚集地,很多城中村的流动人口达到一万人以上,而且消费集中且量大,商铺租金相对便宜,经济发展空间大。再加上当地老人自己种植的低价蔬菜水果都是不计成本出售,所以食物等很多方面的成本也很低。很多老乡反应,职场消费比家里低很多。在老乡看来,与家乡盛行的攀比之风不同,城中村的人大多人生地不熟,文化各异,不攀比就能自由消费,省下不少钱。
在这个空的城中村,他们也可以依靠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出租屋电费比较高,1.2元到2元不等。下班或者放假的时候,尤其是夏天,去空旷的地方吹个吹风机,唱唱K,跳跳广场舞或者打打几乎没有输赢的小牌,就不用吹风扇,也不用在家里打空,可以省不少电费。
城中村不同位置的生活成本也有差异。离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越远,房租越便宜,越安静。对于没有太多选择的农民工来说尤其重要,尤其是有孩子或者老人的家庭。在位置好的地区,往往很难租到房间。房东会拒绝把房子租给有孩子的家庭,因为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或者因为他们想避免冲突,影响出租屋的管理。带着老人的家庭将不受欢迎,因为老人处于危险之中。这些家庭只能选择人口相对较少,房东选择余地较小的区域。这些出租屋分散在道路狭窄的村庄,公共交通往往难以覆盖和辐射,只能依靠便捷、低成本的电驴上下班。
为什么电驴越来越重要?
从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电驴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随着旧村改造和城市更新,大量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产业集群周边的城中村或城郊村越来越少,但这方面的用工需求并没有减少,所以更多依靠小电驴扩大选择空选择虽然更远但更便宜的出租屋;
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时期,大量企业订单不足,产能不满,很多工人从每天加班变成了频繁休息。收入少了,降低生活成本的动力更强了,只能在更远的地方租房。
本质上,小电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尤其是一些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的行业,在我国核心技术竞争力尚未完全提升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在劳动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而在不大幅改变生活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劳动者的生活成本,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控制。这对于大量处于生存状态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这对当前中国的稳定发展同样重要。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保障就业的主力。在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推进,企业订单减少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保证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坚持更久,走得更远,控制成本,保证生存,成为企业为数不多的选择。事实上,在新的轨道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也是由传统企业转型而来,或者需要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大量居住在城中村的农民工的支撑。
电驴为什么会成为问题?
小电驴成为城中村问题的原因有几个:一方面,城中村的电动车使用更加不规范。城中村空房拥挤,主要表现为充电空房不足,放大了小电驴的火灾隐患。
2022年,我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火灾1.8万起,比2021年增长23.4%,居民区因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3242起,比2021年增长17.3%。而且由于小电驴数量比较多,大多在室内充电,发生火灾的负面后果比较大。
城中村的小电驴存在巨大火灾隐患(作者供图) 城中村小电驴存在巨大火灾隐患(作者供图)
在城中村,飞线充电或者在室内给电动车充电,导致电池失效后起火,是电动车成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设公共户外充电场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城中村或城郊村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出租屋面积增加,超面积建设成为常态,从而造就了大量的握手楼。公共空房间高度稀缺,很多家庭房前屋后都缺少空放电动车的房间,更不用说在一些出租屋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充电场所了。即使有公共充电桩,也会因为数量少而比较集中,对于距离较远的租客或者房东来说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对于赶着上班,缺乏休息时间的产业工人来说。
此外,城中村小电驴的电池更换不规范,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在一些城中村电动车维修店或者网上平台,小电驴的电池可以随意买卖和更换。产业工人和住在城中村的外卖小哥为了降低成本,更愿意更换更便宜但可能更不正规的低质量电池。导致用原厂充电的充电器比较少,电池质量没有保证。
据一位在华南某市电动车协会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绍,“6个原厂充电器中,只有一个是原厂充电器充电,其他都是消费者自己购买的充电器充电。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充电器与充电电池不匹配,也容易造成电池爆炸、起火等风险。”
电动汽车火灾现场
另一方面,政府对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小电驴在城中村使用成为问题的重要原因。消防安全一直是城中村管理的重点内容。这个问题因为产业工人的低成本居住需求,城中村空改造有限,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成本高,一直处于底线管理状态。
在城中村,产业工人等群体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非标设备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包括使用低质量的电瓶车,还包括使用更方便更省电的热水器,而不是使用更安全但电费更高更慢的热水器(为了省电,电热水器不能一直开着,使用时却面临热水加热慢的问题)。对于在辛苦工作一天后需要快速洗澡的产业工人来说,快速加热既省电又方便),或者使用不太标准化的燃气灶,租用旧租金用于电线设施等等。
在产业工人等群体的成本承受能力无法上升的情况下,这种安全隐患难以根治。不仅如此,由于这些行为大多发生在私人生活时间,分散在没有办法监控的城中村,甚至在私人空房间(如房间)内,发生时间无规律,进一步加大了安全隐患治理的难度。在笔者的调查中,一个6000人的村子,7个流量控制中心的网格员,10个左右的安保队员,也是很难全天候搜索的。
基于上述事实,并考虑到治理的成本和能力,各地政府将定期组织各部门对相关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要求一些设施特别不规范的主体进行相应整改,并对一些拒不改的主体采取没收设备等措施,以引起用户的重视,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这种底线治理使得城中村的安全治理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的状态,在基层的承受能力之内,不会过度增加产业工人等群体的生活成本,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干扰。
但随着基层治理合规化、精细化程度的提高,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消防安全问题出现后,基层问责压力不断加大。这意味着,小电炉作为存在安全隐患的载体,也将被视为更严重的问题,原有的低水平平衡底线管理模式不再符合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加强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各地的普遍做法,包括要求网格员每个月都要进行信息登记(有的甚至每个月都要刷身份证),发现消防问题就进行登记。
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模式无助于解决消防安全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即使上门也找不到问题所在,即使找到少量问题也只能暂时解决。一旦网格人员离开,这些行为还会再次发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是发达地区也要面临治理资源有限和成本控制的问题。
不仅如此,产业工人等群体也会有被打扰的感觉(因为为了保证每次上门都能登记,他们往往选择在产业工人休息的时候上门,甚至在上门的时候试图进入产业工人的房间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他们有更多的排斥感。有火灾隐患的设备被没收也比较普遍,产业工人只能自己掏钱或者重新购买,不仅给产业工人带来不便,还会增加生活成本。
城中村火灾隐患检查
小电驴治理,生产标准还是安全标准?
这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平衡小电驴和城中村治理中的生产标准和安全标准,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小电驴和城中村。
小电驴作为存在安全隐患的载体,也是产业工人低成本繁衍的工具。其所在的城中村,客观上是一个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空房,但同时又作为一个低成本空房,一个劳动力的低成本再生产房,一个提高大量农民家庭积累能力的空房而存在。空之间的不规范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
还应该看到,事实上,经过近40年的发展,城中村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大量需要重视、在基层治理能力承受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产业工人安全意识的缺乏,生存和家庭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管理能力有限,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有限,小电驴和城中村的治理遵循的是生产本位的逻辑。
但随着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如流动人口管理中心、治安队、社区民警组成的综合治理网络体系,城中村整体的安全系数在不断提升。推进合规行动,加强重点空房间和重点人群管理,包括2008年和2014年前后两次大规模扫黄行动,定期对五小场所进行动态管控,如要求经营主体配备消防设施、设置逃生窗等。,以深化相关主题的安全教育,并进一步控制安全问题,包括消防问题。
在治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也进行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创新,试图将城中村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例如,广州鼓励城中村消防组团内疏散条件较弱的相邻建筑通过符合消防要求的通道和天桥相互连接,使城中村内原本相互握手但未连接的建筑通过连接走道达到两条或多条疏散通道,提高安全系数。整体来看,小电驴和城中村的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因此,在越来越重视安全标准的逻辑,甚至有点过分的背景下,小电驴和城中村的管理更应该重视生产标准的逻辑,实现生产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平衡。因为城中村的产业工人需要被保护,他们的安全更应该被关注,他们的私生活空和他们基于生产需要的自主选择也更应该被关注。
本文为《观察家》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