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光谱区是在(4~800)nm的电磁波,其中(4~400)nm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区,它又分为两段:(4~200)nm为远紫外区,(200~400)nm的电磁波称为近紫外区,而波长在(400~80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区。
在做紫外-可见测试时,硕思柏检验工程师在与许多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学生对紫外-可见光度计不太了解。鉴于此,硕思柏检验工程师组织相关同事整理了网上浩如烟海的知识,希望对科研圈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紫外线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
紫外-可见光谱区是(4 ~ 800)nm的电磁波,其中(4 ~ 400)nm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区,它分为两段:(4 ~ 200)nm为远紫外区,(200 ~ 400)nm为近紫外区,(400 ~ 800)nm的电磁波称为近紫外区。因此,有机物测定中所谓的紫外光谱是指在(200 ~ 400)nm近紫外区的吸收光谱,通常用UV表示。由于玻璃可以吸收波长在300纳米以下的电磁波,因此在300纳米以下的测量中不能使用玻璃作为光学元件,一般使用应时产品。300纳米以下的区域也称为应时区。
紫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紫外光谱通常以吸收曲线的形式表示。纵坐标为吸收强度(ε),用lgε表示,也可用吸光度(a)或透光率t表示。横坐标通常用波长(λ)表示,单位为nm。当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在某一波长时,该波长用λmax表示。
对于同一种物质,当浓度不同时,每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值是不同的。但吸收曲线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保持不变。
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
1.测量波长的选择:
通常,选择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量波长(入射光);
但当最大吸收波长处有干扰时,应按照“最大吸收干扰最小”的原则选择波长。
2.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
根据测量误差可知,当吸光度在0.2 ~ 0.8之间时,测量误差最小,因此应尽量将吸光度控制在此范围内进行测定。控制方法如下:
1)控制溶液的浓度;
2)选择合适厚度的比色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1.光源: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装置。主要使用氘灯和碘钨灯,它们的发射波长光度范围不同。氘灯可以产生波长范围为(165-360)纳米的光。超过360nm时,应使用碘钨灯。仪器中的光源可以自动切换。
2.单色仪:是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在所需波段内分离光束的装置。它是光谱仪的关键部件,主要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器组成。色散元件是光栅。
3.吸收池:也称为样品池、参比池或比色杯。也称为样品池、参考池或比色皿。所用的材料通常是应时制造的。通常,比色皿应在使用前清洗和校准。
4.检测器:其功能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现在普遍使用光电倍增管。过去常用光电管作为探测器,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远高于光电管。
5.信号显示系统。配备了微型计算机,它可以操作和控制光谱仪并处理数据。
以上是测试工程师对网上紫外可见光度计紫外可见相关数据的整理。如果您需要测试,您可以与硕思柏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最准确的数据和最佳的服务体验,希望对您的科研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综合自互联网,由于内容复杂,无法联系到所有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尽快回复。谢谢您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