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中冶发布2024年1-2月经营公告:
2024年1-2月新签合同额1954.1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新签境外合同额49.1亿元,同比增长3.2%。可以看出中国中冶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从1月份的同比负增长到2月份的正增长,显示了中国中冶强大的管理能力。
订单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出,订单主要来自四川、河南、广东、安徽、上海、重庆、山东、浙江等地区。其中,四川是中国中冶的重点区域。
部分重点项目清单
1-2月,中国一冶新签10亿元以上重大工程承包项目27个,总金额426.2亿元,占新签合同额的21.8%。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中冶的大合同运作能力还是很强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名单如下:
在这些独立投标额超过10亿的重大项目中,具体到每个公司的独立投标额如下:
中国吴冶独立中标95.7亿英镑;
中国二十二冶独立中标77亿元;
中国二冶独立中标51.7亿元;
中冶交通独立中标41.2亿元;
上海宝冶独立中标39.3亿元;
中冶南方自主中标26.3亿元;
中冶焦耐独立中标21.2亿;
中国有色自主中标11.8亿;
中国一冶独立中标10.8亿元;
中国二十冶独立中标10.7亿元;
中国十七冶独立中标10.3亿元;
中国五冶、中国二十二冶、中国二冶、中冶通信等。在独立中标大型项目方面暂时处于领先地位。
强大的中冶
中冶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指定的重点资源企业之一、中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之一、国务院国资委首批指定的16家企业之一、中国基本建设主力军。改革开放初期,它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
近年来,中冶凭借70余年钢铁冶金全流程、全产业链积累的技术和资质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巩固提升冶金业务、优化升级房建业务、拓展升级基建业务,在房建、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中冶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建设为核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检验检测、冶金装备制造、矿产资源、新能源材料、水务环保为特色的多元化业务结构。
中冶集团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12家一级科研设计院和15家大型建筑企业,拥有5个综合一级设计资质和45个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其中四级建筑企业5家,三级建筑企业3家,双级建筑资质企业4家,位居全国前列。拥有28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累计有效专利超过4.9万件。自2009年以来,已获得84项中国专利奖(包括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专利奖)。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5项,发布国际标准63项、国家标准602项。
共有135个项目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含参建),288个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含参建),28个项目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含参建),1053个项目获得冶金行业工程质量优秀成果奖(含参建)。现有工程技术人员6万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00余人。同时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3人,全国技术能手77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
面对当前建筑业“企业管理数字化、工厂化生产、员工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中冶集团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认真践行“五大核心要义”,认真落实“五大行动计划”和“五型五矿”部署要求, 锚定“创两个最好五个”目标,加快建设“2358”着力培育新赛道、打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
祝中国中冶越来越辉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