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板式换热器的安装
板式换热器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安装更加方便灵活。下面讲解板式换热器组装和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
一、板式换热器零件组装
关于板式换热器零件的组装,无论是制造商将零件发送给用户进行现场组装,还是用户在拆卸维修设备后重新组装板式换热器,都必须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阅读随附文件(合格证、材质证明、流程图、装配图和装箱单等)。)小心。
2.检查板材、喷嘴和垫片的材料是否符合换热器中介质的耐腐蚀要求。
3、根据图纸检查所有零件是否齐全,型号、尺寸是否与图纸一致。
4.清洁板的垫圈槽,均匀地涂上粘合剂,粘上垫圈,然后将板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并按压一定的重量。
5.按照设计的流程图组装,并按照规定的顺序夹紧。夹紧时,首先拧紧1号、2号、3号和4号螺母,然后拧紧5号、6号、7号、8号、9号和10号螺母。
6、水压试验应按单侧分别进行。试验压力为设备设计压力的1.25倍;保压30分钟,检查所有密封盒的焊接部位,无泄漏为合格。
二、使用单元系统安装
用户的系统安装是指制造商发送给用户的设备或用户维修的设备到应用站的安装。这种情况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1.将设备放在基础上,并固定地脚螺栓。
2.检查管道的冷热介质进出口与设备上的喷嘴是否一致。考虑到维护方便,管道与换热器连接时最好使用短接头。
3.温度计和压力表应安装在热交换器冷热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处。
三、换热器部件组装和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1.吊装时注意设备的重心。
2.将垫片粘合到垫片槽时,确保垫片上和板的垫片槽中没有沙子、油、铁屑和焊剂等杂物,以免损坏密封件并导致泄漏。
3.均匀用力拧紧螺栓,并不断测量两块压板内侧之间的距离,以确保两块压板之间的平行度偏差不大于3 mm .夹紧至规定尺寸并达到相应的平行度,以避免垫片被偏压或滑出垫片槽。同时,在夹紧时仔细检查,并观察是否有垫圈和板错位。
4.通常,水被用作液压试验的液体。水温不应低于5℃。测试期间压力应缓慢增加。测试完成后,适当松开压紧螺母以释放积水,然后将螺母拧紧至原始尺寸以备后用。
5.换热器周围应留有一定的维修空空间,其大小与板的大小有关。
6、夹紧螺栓应涂上黄油,条件允许时,应套上保护管,以免生锈和碰伤螺纹。
7.如果泵出口处的最大压力大于设备的最大工作压力,则应在设备入口处安装减压阀和安全阀。
8.当设备充满液体并处于压力下时,不允许夹紧螺母。
第二节板式换热器的运行
一、驾驶操作及注意事项
1、在新的工艺管道中使用时,要注意排除管道中的杂物,以免堵塞换热器。
2.如果使用污水作为冷却介质,或者回收污水的余热,或者介质中含有颗粒固体,则应在热交换器的入口端安装过滤器或除污装置,以避免堵塞热交换器。
3.当冷却水(加热后)的温度超过40℃时,应尽快软化,以免换热器结垢,影响传热效果。
4、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避免两种介质混合,造成不良后果。
5.开车前,严格检查冷热介质入口阀是否关闭,出口阀是否打开。
6、完成以上工作后即可开机。先启动冷、热介质泵,缓慢打开冷介质进口阀,然后打开热介质进口阀,使介质缓慢流入换热器,以免过热。
7.检查所有密封面和所有焊缝是否有任何异常现象,如泄漏。
8、缓慢加热,同时判断和计算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当它满足时,它可以进入正常运行。
二、正常操作和检查
1.经常检查热交换器的所有密封面和焊缝,看是否有泄漏等异常现象。如果发现泄漏,应及时标记,并在停机后进行处理。
2.定期检查压力表和温度计,看是否有异常现象。
3.停车时,先缓慢关闭冷热介质的入口阀,然后关闭两种介质的出口阀。另一方面,先打开出口阀,然后慢慢打开入口阀。
4.定期测试低压侧的介质,以避免混合高压侧的介质。如果是混合的,则表示已发生内部泄漏,应停止处理。
三、停止操作及注意事项
1、停机前必须停泵,切断电源。
2.停泵后,先缓慢关闭热介质进口阀,然后关闭冷介质进口阀。最后,关闭两种介质的出口阀。
3.如果管道配有排放空阀,则应将其打开。
4.对于具有高温和腐蚀性介质的介质,在打开设备时,尽可能将设备空放远,以避免烫伤人员和腐蚀设备。
四、常见操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1)运行状态偏离工艺要求
如果新投入的板式换热器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应仔细检查原设计参数、设计计算和装配是否正确,然后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和改变工艺组合。
如果板式换热器开始正常运行,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偏离工艺要求,如:压降增大或减小;介质出口温度上升或下降。
处理这种故障的方法是:
1.检查冷热介质入口参数是否与原设计值一致。如果不是,请尝试调整到原始设计值。如果入口参数已经改变并且不能调整到原始设计值,则应重新进行设计计算,以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热交换面积或改变工艺组合。
2.如果冷热介质入口参数与原设计值一致,但出口参数达不到设计值,则停机,拆开检查板间有无堵塞或结垢,并及时处理。
(B)板式换热器泄漏现象。
由于板式热交换器的密封周长较长且板较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漏。泄漏可分为内部泄漏和外部泄漏。
1.板式换热器外部泄漏
这是指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介质泄漏到外部空。这种渗漏现象一般很容易发现。这种泄漏的主要原因是垫片老化、腐蚀或变形。当发生这种泄漏时,应及时标记泄漏部位,并打开设备更换垫片或板。
2.板式换热器内部泄漏
这意味着热交换设备中的两种介质由于某种原因从高压侧泄漏到低压侧。这种漏水现象一般不容易及时发现。此次泄漏的主要原因是板的穿孔、裂纹和腐蚀。发现这种泄漏的方法是经常测试低压侧的介质,并从其成分的变化来判断。
此次泄漏的停车检查方法是:
(1)拆卸板式热交换器,清除板表面的污垢,干燥后重新组装热交换器。单侧进行水压试验,压力为0.2~0.3Mpa。水从另一侧流出后停止测试,打开热交换器,仔细观察板的未测试侧,湿板是有孔或裂纹的板。
(2)、在现场还可采用检查透光、着色的方法,找出废板。所有检查过的废板和垫圈应在使用前更换并重新组装。
(3)板式换热器的板错位
对于介质流量和压力变化较大、多程组合、长期使用的板式换热器,容易发生板片错位。盘子放错位置后,有时很快就会漏出来;虽然有些泄漏不会立即发生,但它们是泄漏的隐患,因此必须及时处理。
造成错位的主要原因有:换热器板变形;板式热交换器的密封垫圈从垫圈槽中滑出。为了处理这种错位,应及时更换变形的板和滑出垫片槽的垫片。
(4)现场缺乏维修设备时板式换热器的简单处理方法。
板式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板材变形、开裂或穿孔,还是垫片老化或断裂,都需要及时更换。如果使用现场没有足够的备件,并且热交换设备既没有备件也无法停止,则应在现场简单处理。
现场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将破损板与漏水板配对(A板+B板)。如果数量不太多,流道数量会减少,组装后可以继续使用,不会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第三节板式换热器的维护
板式换热器除特殊情况下的维护外,还应定期维护。由于板式换热器易于拆卸和维护,它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和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设备中没有泄漏,但传热系统K降低,则不必拆卸热交换器,但可以使用闭路系统将除垢液泵入设备中循环几个小时。现场没有这种情况,当设备拆卸后结垢不太严重时,可以直接用水冲洗板材,不要取下板材,同时用软毛刷刷洗。
一、正常运行和维护
1.对于需要维护的设备,按照相反的顺序拆卸热交换器。
2.石油和化学工业中使用的设备应按照维护周期进行定期维护。
3.如果设备中的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则应至少每年维护一次。
4.其他行业使用的板式换热器如果没有泄漏,应每三年维修一次。
二、板材的清洁和保护
保持板的清洁是维持高传热系数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板之间,介质沿着狭窄而曲折的流动通道移动。即使垢层不太厚,也会引起流道的变化,显著影响流体的运动,增加压降,降低传热系数。例如,一家糖厂在供暖中使用了板式热交换器。由于二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仅两个月就堵塞了整个流道,无法继续运营。
1、化学清洗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热交换器循环化学溶液,以溶解和排出板表面的多余污垢。这种方法不需要拆卸换热器,简化了清洗过程,降低了清洗的劳动强度。由于板波纹能促进清洗液的剧烈湍流,有利于垢层的溶解,化学清洗法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2、机械(物流)清洁法
这种方法是将盘子拆开,用刷子手工清洗,从而达到清洁盘子表面污垢的目的。虽然这种方法相对直接,但不容易清洁又硬又厚的水垢层。
3、综合清洗法
对于水垢层又硬又厚的情况,简单地用上述方法之一很难清洗。综合方法是先用化学清洗软化垢层,再用机械(物理)清洗去除垢层,以保持板材表面清洁。
4.清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化学清洗时,溶液应保持一定的流速,一般为0.8-1.2米/秒。其目的是增加溶液的紊流度。
(2)化学清洗溶液应针对不同的污垢使用。除稀苏打溶液外,5%硝酸溶液也可用于除垢。5%的盐酸溶液可用于纯碱生产中产生的水垢。但是,不得使用腐蚀板材的化学清洁剂。
(3)清洗机械(物流)时,不允许用碳钢刷刷不锈钢板,以免加速板的腐蚀。同时,板材表面不能有划痕或变形。
(4)清洗后,应使用清水冲洗板材并晾干,放置时应防止板材变形。
三、垫片的特点及其更换
随着板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同的介质和工艺对其耐温、耐压和耐腐蚀性能有不同的要求。显然不可能使用一种“通用”垫片来适应所有情况,但不同的情况应使用不同的材料。常用垫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常用的垫片类型包括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晴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石棉纤维板等。
如果板式换热器的垫片在使用中出现泄漏、断裂和老化,应及时更换。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更换。
1.拆下废弃垫片。拆卸过程中小心不要划伤垫片槽。
2.使用丙酮、丁酮或其他酮类溶剂清除垫片凹槽中的残留胶水。
3.用干净的布或棉纱擦拭垫圈槽和垫圈。
4.将粘合剂均匀地涂在垫圈凹槽中。
5.在板上贴上干净的新垫片。
6、贴好垫片的板材应放置在平坦、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4小时后再安装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