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技能和观察能力;(仪器的使用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氧气、二氧化碳和类似性质的未知气体的制备、检验、收集、除杂、干燥和性质实验。
2.碳、铁、铜、氧化铁、氧化铜等物质综合应用的还原反应和金属活性研究。
3.关于CaO、Ca(OH)2、CaCO3、NaOH和Na2CO3性质的疑问。
4.初中对未知或常见物质的学习主要采用提供信息的方式考查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乐器名称不能拼写错误)
1.试管
⑴使用:
①在室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溶解少量固体。
③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4)用于将装置改造成小型气体发生器。
②注意事项:
(1)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突然加热淬火。一般必须先均匀加热,然后才能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开裂。
(2)加热时,应先将试管夹在铁架上固定(也可用试管夹短时间加热)。
试管夹应夹在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试管口1/3处)。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试管未冷却前不能直立,以免冷凝水在管口处回流。
爆裂试管。
(4)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防止加热时液体溢出),以便试管与桌面接触
⑤角度约45°(增加受热面积防止沸腾),喷嘴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过程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2。
2.烧杯
使用:
(1)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稀释并浓缩溶液。
②也可以作为大量物质之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
(1)加热时,外壁应干燥并放上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防止烧杯因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②液体的加入量一般不超过体积的1/2(防止液体受热沸腾而溢出)。
3.瓶
平底烧瓶
使用:
①通常用作大量液体之间的反应。
②也可用作装置气体发生器。
①圆底烧瓶
圆底烧瓶通常用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容器。平底烧瓶用于不加热的气体发生器,也经常用于组装洗涤瓶。由于平底烧瓶的底面较小,边缘有棱角,因此应力较大,受热时容易爆裂。因此,一般不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容器中使用。
烧瓶的规格根据其体积来区分,通常为150毫升、250毫升和500毫升。
使用注意事项
①圆底烧瓶的底部厚度均匀,没有边缘,可用于长期高温使用。
(2)加热时烧瓶应放在石棉网上,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
(3)实验结束后,应移走热源,静置冷却后,应对废液进行处理和清洗。
②蒸馏瓶
蒸馏烧瓶属于烧瓶式,不同的是瓶颈处有一个略向下的支管,专门用作蒸馏液体的容器。
蒸馏瓶可分为两种:减压和常压。常压蒸馏瓶在瓶颈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也有分支。对于沸点较高的液体的蒸馏,选择沸点较低的蒸馏瓶,沸点较低的蒸馏瓶在上部分流。支管位于瓶颈处,通常用于蒸馏沸点一般的液体。
蒸馏瓶的规格根据其体积不同而不同,通常为150毫升和250毫升。
使用注意事项
①配置附件(如温度计等)时。),应选择合适的胶塞,并特别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
(2)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均匀受热。
4、锥形瓶
使用:
1)加热液体,
②也可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和洗瓶机。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容器跌落。
注: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体积不得超过其体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3。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发。
注意事项:
(1)液体含量不应超过2/3,以防止液体在加热时沸腾和飞溅。
(2)均匀加热,不淬火(防止开裂)
③热蒸发皿要用坩埚夹住。
6、橡胶头滴管
①橡胶尖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入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装少量药液。
注意:
①先排空空,然后吸取液体。
(2)将悬液空垂直放置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的管口不能伸入滴液容器内(防止滴管沾染其他试剂)。
(3)吸收液体后,橡胶头应保持在顶部,不要向下或平放,以防止液体回流,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头;
(4)除吸附同一试剂外,使用后应立即清洗,然后再吸附其他药物,未清洗的滴管严禁吸附其他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管瓶上的滴管与瓶子一起使用。滴落后应立即插入原瓶,不要弄脏或用水冲洗。
7.量筒
测量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
①不要在量筒中稀释或制备溶液,也不要加热量筒。
②量筒内也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事项:测量液体时,根据测量的体积选择合适尺寸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读数时,将量筒垂直稳定地放在桌上,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凹面液位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
8.托盘天平
称重仪器通常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的物体应放在左边的托盘上,重量按降序放在右边的托盘上。重量应该用镊子来取,而不是直接用手。秤不能称量热的物体,称量过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质量好的纸张应先放在两面。易潮解药物或腐蚀性药物(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气瓶
(瓶口上缘磨砂无塞)
使用:
①用于短时间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②它也可用于燃烧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器中。
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
(2)收集或储存气体时,应使用毛玻璃覆盖。
(3)当物质在瓶中燃烧时,如果产生固体,应在瓶底加入少量水或细沙。
10.冲突
(瓶口内壁打磨)
它通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于清洗气瓶。
注意事项:
①它不能用于加热。
(2)使用试剂时,应将瓶塞倒置在桌上,使用后塞紧,必要时密封。由于瓶口内部是磨砂的,并配有玻璃磨砂塞,所以带有玻璃塞的罐子不能装强碱性试剂。如果你持有碱性试剂,你应该使用橡胶塞代替,因为强碱的氢氧离子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产品使嘴粘在塞子上。
放置时向外贴标签。
11.细颈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窄颈瓶用于盛放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储存碱性溶液时,试剂瓶应使用橡胶塞而不是玻璃塞。
注意事项:
①它不能用于加热。
(2)使用试剂时,应将瓶塞放在桌上,使用后应塞紧瓶塞,必要时密封。因为瓶口内部是磨砂的,与玻璃磨砂塞配套,装不下强碱性试剂。如果盛放碱性试剂,请使用橡胶塞代替。
③放置时,应冲洗掉标签。
(4)倾倒时,标签将被冲入手掌中,这样残留的液体就不会腐蚀标签。
⑤取下瓶塞时,将瓶塞倒置在桌面上。
12.烟囱
用于将液体注入窄口容器或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它用于将液体注入反应容器。如果用于制造气体,长颈漏斗下端的喷嘴应插入液面以下以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注意事项:试验结束后应清洗干净,以免药物残留导致下次试验出现偏差。
14.分液漏斗
它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将液体滴入反应容器中,从而控制液体的剂量。
使用:
①固液或液液反应发生装置:控制加入液体的量和反应速率。
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分离萃取后形成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15、管夹
用于盛放试管和加热试管。
注意事项:
(1)使用时,从试管底部向上提起,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离喷嘴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中)。
②不要用拇指按压试管夹的短手柄。
16、铁架平台
它用于固定和支撑各种仪器,一般用于过滤和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1)铁夹和十字夹的间隙位置应朝上,以便于操作和确保安全。
(2)重物应固定在铁架基座的一侧,使重心落在基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1)使用时,请将灯放稳,并取下灯头,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滚动并便于取用。
(2)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以确保更充分的燃烧并使火焰保持较高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应超过灯体积的2/3,且不应少于1/4。(过多的酒精在加热或移动时容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汽容易引起爆炸)。
(4)禁止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溢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烧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溢出引发火灾。
⑥酒精灯外部火焰最高,集中加热前应预热。防止灯芯接触热玻璃器皿(防止玻璃器皿损坏)。
⑦使用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头盖好,不要用嘴吹灭。(防止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实验结束时,应使用灯头将其盖住。(为了避免灯内酒精蒸发,灯芯内留有过多水分,这样不仅浪费酒精而且难以点燃)
⑨不要撞倒酒精灯,如果有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燃烧,请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火焰,并且不要用水冲洗,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
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和排水(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
①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使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
新使用的高温温度计不应立即用冷水清洗。
注意事项:
①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禁止超范围使用温度计。
(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应接触容器壁。测量蒸汽温度时,玻璃泡应高于液面,测量蒸馏馏分温度时,玻璃泡应略低于蒸馏瓶支管。
③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弯月面的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酒精温度计)平齐。
④严禁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使用后擦拭干净,放在纸套中,远离热源存放。
20、药勺
对于服用粉末或颗粒固体药物,每次使用后用干净的滤纸擦拭勺子。
注意事项:
(1)根据试剂用量,药勺应选择合适的大小。
②不要用勺子服用热药物,不要接触酸或碱溶液。
(3)服药后应及时用纸擦拭勺子。
④药勺最好专用。玻璃棒制成的小玻璃勺可以长时间保存在装有固体试剂的小罐子中,无需每次清洗。
服用药粉时,可用药勺(或纸槽),操作要点是:“一斜、二喂、三竖”;具体操作是:首先倾斜试管,小心地将装有药物的药勺(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访问原则:
(1)“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来说:不要闻药,不要用手摸药,不要尝药的味道。
(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剂量服用药物;当剂量没有规定时,通常取最小剂量,固体只需覆盖试管底部即可。
(3)“三无、三不”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置方法。具体来说,它们不应放回原瓶中,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而是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