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23年浙江省学考选考首考开考。上午的考试结束后,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的考生在明媚的阳光下走出考点。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潘海松 摄
1月6日至8日,2023年首场选考学考开考,浙江58.87万考生赴考。
这场疫情特殊时期的考试,格外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22年12月5日,浙江各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政策的变化,一度让师生、家长对一个月后的首次高考有所担忧。
但如期进行1月的选考学考始终是各方的共同目标。过去的一个月,师生们经历了紧张的复习冲刺,迎峰、过峰,最终如愿走上考场,为自己的梦想奋战。
如期开考之前,师生和家长都经历了什么?大家如何携手面对这一个月的曲折?记者采访了高中校长、老师、家长。
压力
“这届高三学生经受住了这次疫情考验,真的太不容易了。”6日,目送高三学生一个个走入考场,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邱月灵长长松了一口气。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发布时,邱月灵就给自己确立了这一个月的努力目标: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加选考。
但现实却让他感受着巨大压力:伴随政策优化调整,每天都有学生、老师核酸阳性,且人数越来越多。
杭州市钱塘高级中学高三班主任邱晓凤对此记忆犹新:自己班里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核酸阳性,最多的一天“倒下”8个学生。焦虑也引发了亲子矛盾,她不得不像个“救火队员”,利用各种工作间隙,处理家长和孩子的冲突。
与此同时,焦虑和迷茫的情绪也在学生和家长间扩散。“同学阳了,我会被传染吗?”“阳了会耽误复习吗?”“万一没能赶上首考怎么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班主任倪小伟说,疫情防控政策刚优化调整的一周左右,来找他谈心的学生明显增加,而焦虑的家长数量更多。倪小伟在家长群发了一张孩子们早读的照片,因为自家孩子低着头,个别家长甚至担忧孩子是否状态不好。
这是所有高中的共同艰难时刻。临考最后一个月的教学压力、阳性人数不断增加后带来的师资和后勤人员不足、不断需要安抚学生以及家长的焦虑情绪等等。“只能硬扛。”疫情面前,各位校长的观点高度一致——在难关面前,当学生、家长开始乱阵脚,学校必须得稳住。
迎峰
杭州各个高中的疫情高峰差不多出现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半个月左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陈伟浓最紧张的是,该校有400多名新疆班住校生。为了减少交叉感染,老师们提前腾空一层教学楼,购买高低铺,把教室改造成“隔离房间”。仅用了18天,同学们就顺利过峰。
邱月灵最庆幸的是,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几天后,学校就将高三学生的中餐从去食堂堂食改为分餐制,学生在各自教室吃盒饭。分餐制工作量巨大,食堂因为阳性员工不断增加,人手奇缺,运转得非常艰难。但近一个月的实施效果证明,分餐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感染风险,确保该校在选考前没有停过一天线下课。
老师和家长携手,为学生筑起坚实堡垒。邱月灵说,当时学校为了最快速度筛查阳性学生,提出把每个高三学生的混管核酸改为单管。但学校又没有这么多检测核酸的人手,就在几乎要放弃时,老师和家长纷纷主动请缨当志愿者。
在大家携手面对困难时,倪小伟有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虽然核酸阳性的学生越来越多,但班里的气氛反而松弛下来。“大家发现,可能都是年轻人的缘故,绝大多数学生感染后的症状并不重。”倪小伟说,对病毒的未知恐惧被打破后,大家的信心回来了。
杭州高级中学的一名家长也有同样感受:“原本草木皆兵的家长群,开始变成孩子新冠症状分享群,大家互相宽慰,还有人开始开玩笑,群里的气氛慢慢松弛。”
开考
红衣服、红围巾、加油横幅……6日上午,在杭州各个高中考点外,选考学考的氛围一如往常。已经经历过一个月战斗的考生们,将在考场上完成最后一战。
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考点外,送考家长们的话题从每年高考都热聊的孩子的成绩,变成孩子的身体状况。一位家长说,儿子上周发烧,但今天他还是坚持来考试了。以前总希望儿子努力努力再努力,现在觉得身体才是第一位,考试尽力就好。
还有家长说,还好孩子阳得早,考试前状态调整得不错,开始孩子也觉得疫情干扰了自己的复习节奏,挺懊恼,但通过慢慢调节心态,这次挫折教育反而让孩子的心态更沉稳了。
好几位老师都说,他们发现这次考生的心态还是比较松弛的。在杭师大附中考点,一位考生在物理首考前还跟老师开起玩笑,让老师“渡”口仙气给他,让他能超常发挥。
陈伟浓也很乐见这样的变化:“这一个月师生共同闯难关,换个角度想,这样的困境其实是我们平时很难获得的考验。”
陈伟浓说,今年的高三学生在初三中考时就经历了疫情和网课。他相信,从长远来看,一段在人生重要时刻学会克服困难的阅历,会成为孩子们漫漫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