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圣诞)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2月25日,人们都会聚在一起欢度圣诞节。圣诞节,又被称为“耶诞节”,原本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辰之日。后来,随着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以及全球化的推进,圣诞节已经为世界性节日。即便在一些非基督教国家,人们也会在这一天进行庆祝或者放假。例如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也都受到圣诞节文化的影响。近些年来,圣诞节在我国也逐渐盛行开来,尤其在很多商家眼中,这一天往往是财源广进的一天。
现代的圣诞节已不再是单纯的宗教节日,而是混杂了很多因素,包括宗教、家庭、娱乐、消费等多个方面。同时,它也不再单单是西方文化的象征,它正走向世界,不同的国家会以不同的方式欢度圣诞。
(圣诞节购物)
一、圣诞节的起源
其实《圣经》中并没有记载耶稣出生的具体时间,因此关于圣诞节的日期人们众说纷纭。据说,一位名叫塞克图斯·阿菲利加努斯的历史学家根据《圣经》推算出耶稣的生日为12月25日。西方国家的农民在这个时候兴高采烈地庆祝一年的收获,并准备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基督教教会将这天定为圣诞,既可以顺应当时的习俗,又便于人们接受基督教。
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乎君士坦丁大帝的决定。那时,在罗马帝国范围内,密特拉教还很兴旺,他们认为太阳神米特拉诞生于12月25日,因此这一天信徒们都要纪念米特拉神。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接受并皈依基督教后,将其定为国教并大力推广。为表示自己信仰的真诚,君士坦丁皇帝便将12月25日改为耶稣诞辰日,这就是圣诞节最早的起源。
(君士坦丁大帝雕像)
但由于罗马帝国之外的各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历法不同,圣诞节具体时间始终无法统一,因此不同的教会支派会根据自身的习惯在其他时间庆祝圣诞。例如,亚美尼亚教会就在1月6日庆祝圣诞。
关于圣诞节何时开始出现的,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有点线索。有研究发现,在罗马帝国的一部古老的日历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日期为公元354年12月25日。这说明至少在公元4世纪中叶,人们已经有纪念圣诞的习俗了。
二、圣诞节的变迁
如何庆祝圣诞,也是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长时间内都没有解决好。按照教会的本意,人们在这天应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然而事与愿违,人们在这天却更加喜欢放纵、狂欢和酗酒。
(中世纪人们欢度圣诞场面)
在很长时间内,圣诞节都充斥着“嬉闹、粗俗甚至蛮暴”的行为,并没有太多庄严神圣和严肃的场面。这种情况令后来很多基督徒不满。宗教改革以后,很多改革派基督徒认为,圣诞节是天主教腐败堕落的习俗,因此不值得提倡。尤其在英国和美国,清教徒们都强烈反对过圣诞节。在英国,国会就曾强烈批评圣诞节,认为在其活动中为肉体的放纵提供了自由。在北美,英国殖民地普利茅斯也禁止当地民众庆祝圣诞。
但是到了19世纪,人们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转折。这种转变还是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是这些国家的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圣诞节的意义。
1819年,美国文学家华盛顿·欧文在著名刊物《见闻札记》中发表了他的关于理想庆祝圣诞节的文章。在文中,他认为圣诞节应当以家庭温暖的方式欢度,而不是以以往那种浅陋、粗鄙的方式庆祝。
(欢度圣诞)
几乎与此同时,一位名叫约翰·品塔德的美国人也反对狂欢式圣诞节,在节日中存在的普遍酗酒情景更令他感到恐怖。因此,他想到要去改造圣诞节,并以此来改变社会风气。他的方法是极力推崇圣尼古拉斯。
圣尼古拉斯,据说他原是小亚细亚的主教,备受当时人们的爱戴。品塔德将其塑造为一个戴帽子的老者形象,会在圣诞节的晚上给孩子们带去礼物。这个形象就是圣诞老人的原型。
而小说《圣诞颂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圣诞节的观点。184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了这篇小说,小说很快家喻户晓且大受欢迎,甚至连小说中的情节也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发展为圣诞习俗,如家庭团聚、赠送礼物、圣诞餐饮等等。小说确实改变了人们对于圣诞节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第二天,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倡导亲情、善良和友情。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克鲁奇是一个富裕但却冷酷苛刻、自私吝啬的人。但是在圣诞夜,他遭遇了一次奇遇。当他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时,他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斯克鲁奇完全成为了另一个人。他变得热情、善良而又慷慨。他没有责骂上班迟到的员工鲍勃,并送给他一只火鸡让他能够欢度圣诞;他热情地向路人打招呼;他还第一次去看望自己的外甥……
(斯克鲁奇)
毋庸置疑,《圣诞颂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之后,美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开始产生转变,逐渐以家庭团聚、亲情和教育孩子为核心。当然,原本的宗教因素也自然地融合了进来,更增加了一种神圣感。
1870年,美国将圣诞节定为国家节日。这当然是要向世界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不过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圣诞节的价值认同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随着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圣诞节也走向了全世界。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却有着迥异的欢庆方式,反映出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时代气息。
三、不同的国家如何欢度圣诞节
当前,圣诞节已成世界性节日,甚至连亚洲的日本、韩国都受到圣诞节文化的影响。在这天,人们互赠礼物,举行欢宴,慈祥的圣诞老人、美丽的圣诞树更是提升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全球各地都有不同的圣诞节庆祝方式,例如在西班牙,这一天的传统习俗是吃12颗葡萄,而法国人则就着葡萄喝香槟,但无论如何,一顿丰盛的大餐都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大餐的内容可大不一样。英国和美国的圣诞大餐一定要有烤火鸡。不过,古老的英国食用火鸡的历史并不很长。19世纪40—50年代,火鸡才逐渐成为英国圣诞节的“时尚”食品。但直到二战结束后,火鸡才取代牛肉和鹅成为英国的“传统”圣诞大餐。
(圣诞节烤火鸡)
而在波兰,圣诞大餐通常会十分丰盛,要上12道菜肴,其中包括鲤鱼、水果和甜点。主菜就是鲤鱼,因为波兰的圣诞餐桌上没有其他肉类。
喜欢喝酒的朋友在德国过圣诞节也许会感到非常痛快。热红酒、蛋酒 、格罗格酒、猎人茶等各式各样的酒的香气,会从街边小店里飘出。其中,热红酒是德国传统的圣诞饮品,也是德国人在圣诞节必喝的热饮之一。
丹麦的圣诞大餐则显得较为粗犷,主菜通常是脆皮烤猪肉。这道菜选用的是整块带皮的猪肉,撒上粗盐后一边烤制一边加上香料,吃起来松脆可口风味独特,很受当地人的喜爱。
外面飘着鹅毛大雪,人们在温馨的室内欢声笑语,这样的场景在澳大利亚并不存在。每年的12月份,澳大利亚正处于炎热的夏季。与欧洲迥异的气候,使得澳大利亚的圣诞节与众不同。而室外烧烤,是澳洲人庆祝圣诞的主要方式。在澳大利亚,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烧烤炉,在露营地附近、马路边、公园里,甚至都有公共烧烤设施。调好味的牛羊肉、香肠、海鲜等,先煎烤后再刷上酱料,想一想都让人直咽口水。
(澳大利亚烧烤)
如今的圣诞节,已不单纯是宗教节日,而是一个混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混合体。既有庄严的教堂中传来的赞美诗那悠扬的歌声,又有各大商超中的促销购物,这个节日既神圣,又世俗,至于人们以何种方式欢度圣诞,那就要看他们自己对这个节日的理解了。
文史君说
在欧美等国家,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都重视家庭成员的团聚和亲情,人们相互问候,赠送礼物等等。在文化传承方面,圣诞节与春节都属于传统节日,也都具有承载以及传递传统文化的功能。
不过,二者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春节和圣诞节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春节反映出来的是我国的农业文化与祭祖文化,而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始终较为浓郁,在圣诞节这天会有很多人先去教堂纪念耶稣的诞生。
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开放,圣诞节在中国逐渐受到年轻人重视。对于这一点,我们无需担心和指责,倒是应该重视如何在温情中重建春节的神圣和仪式感。
参考文献
金衡山:《大众文化的生产机制——圣诞节的来历》,《世界文化》2022年第5期。
吴健:《圣诞节的来历》,《农村实用技术》2008年第12期。
石二:《圣诞节的起源》,《小学科学》2021年第12期。
张梓:《欧洲的圣诞节》,《留学》2023年第2期。
阿斯特:《圣诞美食大不同》,《餐饮世界》2022年第12期。
陈静:《从春节和圣诞节分析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二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2022年7月18日。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