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国际课程培训品牌「唯寻国际教育」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涌铧投资领投,多鲸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创始人兼CEO潘田翰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开发国际教育优质教辅产品,完善标准化教研体系与教师培训。
涌铧投资合伙人洪亦修表示,涌铧一直非常关注国际教育领域,在此方向上也有多笔投资。国际学校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基于国际学校课程的课外辅导和升学服务需求强烈。唯寻在教研产品能力和教师培训服务体系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营收表现来看,过去一两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
对标国际教育领域的“学而思培优”
唯寻成立于2011年,主要为国际学校的中学生提供GCSE/A-Level/MYP/IB/AP/SAT的全学科在线辅导,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商务、历史、地理、心理、文学、哲学等20多门学科,班型包括1V1和3-8人小班课,客单价平均5-10万元。师资主要来自国外名校海归毕业生,正式授课前进行6-10个月的岗前培训;生源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国际学校的合作与口碑介绍。
业务体系大致划归为几大品类:
2C——
国际学校课程的在线课外辅导;
国际中学数理化竞赛培优;
顶尖名校面试、笔试辅导与学术背景提升;
全日制线上/线下国际课程培训
2B——
接入国际学校的竞赛辅导及课程采购
相比于K12学科辅导,国际教育辅导尚处于市场蓝海期,缺乏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更加个性化,教研能力和师资培训体系成为决定未来竞争的关键。
潘田翰表示,在这两项硬核技能上,唯寻一直在借鉴学而思培优,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学而思前期帮助学生进清华北大,唯寻帮助学生申请牛津剑桥,学而思从奥数竞赛切入,唯寻从国际数理化竞赛切入,二者的模式都可以总结为“由点带面”。
二者针对的市场差别在于,国际教育的用户对效果的敏感度大于价格,更倾向选择1V1而非更便宜的班课,但潘田翰认为,班课先“啃”下来,模式相对更简单的一对一就更加稳固。因此成立7年,团队的精力主要用于针对“班课”的标准化教研打磨,包括课程体系搭建、教学设计、教案、师资培训等等。
“新国际教育”市场升温
伴随低龄留学热和国际学校的增多,自2017年底开始,“新国际教育”市场开始升温。
所谓“新”,一方面是在商业模式上以在线化的方式提供国际学科辅导、国际竞赛培训及PBL制学术科研训练。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能掌握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全球视野,而传统的线下留学中介和语言考培机构相对更加“功利”、结果导向。
另一方面的明显特征是“学习前置”。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通过日常的国际学科辅导、竞赛训练、背景提升接受海归或外教老师的耳濡目染,提前打好了基础,对国外课程体系一目了然,通过国际学校或自主申请即可顺利出国,留学中介、语言考培这类“信息不对称”的生意不再成为刚需。
关于这一新细分赛道的市场前景,资本市场的观点各持一方。
一些机构认为,国际教育中最大的市场依旧是留学服务,其他细分需求太小,且国际教育难以像K12一样实现规模化;另一些却认定,新国际教育是教育消费升级之下的新趋势,城市新中产和一些精英高知家庭为追求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会尽早选择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或者直接低龄留学,3-5年内市场需求将迎来爆发期,高客单价与快速增长的蓝海市场,成为投资人看好的重要原因。
需求端增速明显,市场规模有待爆发
关于新国际教育的市场规模,潘田翰作了具体分析。目前国内国际学校约56万的在读学生,以毛估50% 的渗透率、平均5万元左右的客单价来计算,市场规模约100亿。100亿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特别性感的数字,但新国际教育市场每年在以25%-35%的比率快速增长,5年后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学校的供需矛盾突出,以“国内新中产人数*选择国际学校意向比”来计算,得出的数字(约500万人)也远远大于目前国际学校的供给,差距达到10倍,即使国际学校每年在以100所的速度新增,还是供不应求。
根据团队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唯寻单月营收超过1200万元,2018年营收超过7000万元,线上课程占比超过70%,合作国际学校近50所,学员累计超3000人,其中有172名学生获得了牛津和剑桥录取。2018年,共帮助71名学员收获牛津和剑桥本科录取,占比中国总录取的40%。
目前团队规模200人左右,含80多名全职老师,其中26名毕业于牛津和剑桥,其余均毕业于Imperial,LSE,Cornell,Brown等英美名校。创始人潘田翰为剑桥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士与硕士,另一位创始人吴昊为牛津统计系学士与欧洲商学院ESADE硕士。
谈及下一步规划,潘田翰表示,唯寻2019年目标营收2亿元,完成线上国际课程培训并从上海、北京拓展到全国市场,在5个目标城市开拓线下体验店,完成120个标准化教案产品,完善分级教师培训体系。2020年预计学员超过1万人,提供基于国际学校做招生、教学系统和教辅产品输出、教师培训、课程培训以及竞赛留学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