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游戏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视剧叫《昨夜星辰》,剧中有一首同名歌曲,由歌手林淑蓉演唱,紧接着,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又加上邓丽君、高胜美、龙飘飘、费翔等著名歌手不断翻唱,甚至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赵丽蓉老师也唱了一嗓,因此,这首歌颂爱情的歌曲成了传唱度极高的经典金曲。

(《昨夜星辰》简谱及歌词)

我们无法肯定这首歌的原词作者吴桓导演在创作这首歌的歌词时,是否取意于李商隐的诗意,但歌词中所歌咏的“想记起偏又已忘记”的爱,那份决不会在银河中坠落的爱情,与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中所传达出来的高品质爱情是相通的。

(邓丽君与《昨夜星辰》)

今天我们就来读李商隐的这诗首,全诗如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无题》诗,标题里就是无题二首,但略略有点怪异,第一首就是上面这首七言律诗,第二首却是一首七言绝句,而且七绝的格调也相对较差,流传度极底。要理解第一首,却先要大致了解一下第二首七绝:“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诗里用典,萼绿华是传说中的仙女。诗意大略是:“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谈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是人间绝色,总觉得像是在天边那么遥远,却没想到昨晚参加一次豪门盛宴,竟然看到了她。诗人说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朵,而是指宫内如花似玉的美女。仅看这首七绝,格调确实一般,但他却是第一首七律内容上的补充,是故事背景,也很重要。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经常写《无题》诗,但凡所言事物指代不明,所咏之事物需要隐晦不明的,他干脆不起名字了,就叫《无题》,你看,那首“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诗,也叫《无题》,因为无题,所以后世解读起来,难多了。这首诗也是《无题》,但内容基本是清楚的,大概李商隐觉得这份感情不能摊开了说(那女子只能存在于他的梦中,现实中是遥不可及的,说了就犯忌讳的),或者实在不知道起个什么名字好,于是干脆不想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开篇诗人就交待清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是对昨夜情景的回忆,天上有星星,这该是一个美好晴朗的夜晚,微风吹拂,画楼当然指施以彩绘、华丽的高楼。而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其实这么简单的句子里也有用典故,只是用得隐晦,《尚书·洪范》里有“星有好风。”的句子,这里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如此美好的天气,如此美好的夜晚,如此美好的处所,发生什么了呢,诗人没有说,只是铺垫的非常充分,这一一个有暗示性的环境气氛,余韵交给读者去想,诗人肯定是在这里见到了心仪的女子的,但是两个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分别之后的第二天,诗人回忆昨夜故事,万分相思,诗人是多么想去见自己心爱的人啊,可是身上却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但相爱的两个人却是像犀角一样心意相通的。为什么要飞,因为极想见而不得见,因为现实阻隔,为什么是彩凤?因为彩凤的比翼双飞常常被比作美满的爱情。灵犀,指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于是古代人常常把它当作灵异之物,此处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也有一说是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名“通天犀”,它有一条白色象线一样贯通首尾,被看作是一种灵异之物,所以叫做“灵犀”)。相爱的两个人不能相见,这是绝大的痛苦,但相爱的人心意却是相通的,这无疑又是绝大的安慰。

心有灵犀,现在已经成为成语,除了相爱的人,长期相处的人,对对方的性格、举止、习惯很了解之后,也会在某些时候甚至不需要语言来交流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就能会意,这就是心有灵犀。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经常用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把犀牛角这种神秘的灵异气质用于爱情描写,就来源李商隐这首诗。

(古书中的“分曹射覆”)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如果不了解古人在宴乐之时进行的一些娱乐活动,这两句通常会让人觉得难懂。邯郸淳的《艺经》里:“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分曹”就是分组,分队。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后来隔座送钩的游戏不限于腊日,游戏的人也不限于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了一种酒宴常用的游戏。《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其实就是把珠玉之类的东西放在覆盖物下让人来猜。本起于君上,后来也渐渐推广开来,成为一种宴乐游戏。理解了隔座送钩和分曹射覆,这两句基本就清楚了,诗人想着对方此时此刻正在酒宴上欢乐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宴乐游戏吧,宴会的“春秋暖”与“蜡灯红”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其乐融融的场面,这正跟诗人孤独凄清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使诗人越发想身生双翼,飞到爱人面前。

(古人的“隔座送钩”)

但毕竟不能相见,这是现实,现实是:“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不管诗人如何嗟叹,终宵的思念,不止的嗟叹完毕之后,晨起的班鼓已经敲响,上班应差的时间到了,诗人想着自己就像转徙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兰台去开始他的校书工作。此时,李商隐在秘书省任职,兰台是秘书省的简称。在爱而不得之余,诗人又回到了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爱情是美好的,可是他不能去追寻,他也没有双翅,他只能走马兰台,去做他自己无聊的工作。

(“蒙太奇”手法)

李商隐的这首诗有点电影“蒙太奇”的创作手法,他剪取了昨夜相会的画面、自己当下的画面,爱人想象中的画面,自己生活现状的画面,虽然都只是片断的画面,这种不断切换画面的手法或组合画面的手法经常见于西方电影和文学作品,都说是起于西方的新创作手法,其实“蒙太奇”啊、“意识流”啊什么的在李商隐这里,已经运用的非常熟练了,“蒙太奇”是法语是“剪接”的意思,当诗人选择的画面经过诗人精心的“剪接”组合放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丰富的“感发”魅力。它让我们在诗中感受爱情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又感叹生活的艰难,同时发出万古难平的悲叹:爱情终将向生活妥协,所有的痴情最终都败给了生活。

(《平凡的世界》剧照)

李商隐是才子,遇到佳人互相心生爱意,并在眉目之间互通心意并获得精神交流、彼此相爱是有可能的,他对自己的妻子的爱记在《无题》诗里,对别的女子的爱恋当然也可以记载在《无题》诗里,我们不用去猜测这个女子是谁,无论是谁,这都是一份纯粹的精神恋爱,无论李商隐多么渴望去见这个女人,他还是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浪漫的爱情终归为现实的柴米油盐打败了,他不得不为了饭碗暂时放下爱情这份高贵的精神享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爱情终将也会败给命运,生活终将让我们失去棱角”,多么现实的领悟啊。

柴米油盐是美好爱情的物质基础,不论这份爱情多么美好,李商隐在1000多年前就明白了。

(【唐诗闲读】之120,图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