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人口总量10152.7万人,居全国第二位,是两个人口过亿的省份之一;人口增量573.4万人,排全国第四位;代表劳动力资源的15-59岁人口总量6124.4万人,位列全国第二;60岁及以上人口2122.1万人,总量全国第一。
这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山东省的人口“账本”,是过去十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人口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其背后有着深远的经济、文化、社会意义,甚至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区域未来一段时期可能触及的发展高度。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那么,山东的人口数据背后,蕴含着哪些经济密码?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5月2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总的来看,山东省这十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常住人口总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大幅增加,城镇化率显著提高。但同时人口增长趋势在逐渐放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有所下降,老龄化程度加剧。”山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辛树人介绍,山东作为人口过亿、占全国人口7.19%的大省,人口变化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
数字起伏折射人口变化特征
人口素质显著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3年增加到9.7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16-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为10152.7万人,总量排全国第二位,与广东省同为两个人口过亿的省份。这十年增加了573.4万人,排全国第四位,增长了5.99%,年均增长率为0.58%,相比上个十年0.63%的年均增长率有所回落,人口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0.05个百分点。
翻开山东人口的“明细账”,十年间的趋势和特征一目了然——
劳动力资源依然充沛。山东省少儿人口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3个百分点,表明生育政策调整在山东省取得了积极成效。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但是总量仍然超过6000万,位列全国第二,表明山东省劳动力资源依然充沛。
城镇化率显著提高。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401.4万人,占63.05%,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39.3万人,比重提高13.34个百分点。
人口性别比结构合理。山东省总人口性别比为102.67,与十年前的102.33基本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95,较2010年下降7.45,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5。
济青“双核”显现集聚效应
从山东各地区人口总量变化看,全省16个市中有15个市常住人口保持稳定增长,有5个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依次为青岛、济南、临沂、东营和菏泽。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十年间,山东各地区人口总量的变化印证了“人随产业走”的逻辑,人口正持续向中心城市及重点城市群集聚。
大型中心城市吸纳能力强,人口集聚效应显现。2020年济南常住人口920.2万人,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第5位提升到第4位;青岛常住人口1007.2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全省排名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第3位提升到第2位。从常住人口增速看,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青岛增速为15.57%,高出全省9.5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16市之首;济南增速为13.44%,高出全省7.45个百分点,增幅排全省第2位。从人口增量看,济南、青岛常住人口十年增加均超百万,两市合计增加244.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增量的42.7%。
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临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地区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多年位居全省上游,是国家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被誉为“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货物流资金流也带来了人才流。这次人口普查显示,该市常住人口1101.8万人,稳居全省第一,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9.75%,高出全省3.7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东营人均GDP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全省最少,但增速较快,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7.77%,高出全省1.78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4位。
不同经济区域常住人口均保持稳步增长。普查资料显示,山东省会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706.4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06%;胶东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243.5万人,增长6.78%;鲁南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202.8万人,增长6.27%。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区常住人口为2637.6万人,增长10.84%。主要区域常住人口均保持稳定增长,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增速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区常住人口增速较快,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5个百分点。
人口数量往往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消费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正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上述数据表明,区域人口增长曲线的背后,是一条同样上扬的经济增长曲线。十年间,青岛、济南相继迈进“万亿俱乐部”,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两大“极核”。充满活力的经济,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成为济青人口快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在山东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济南作为山东竞夺国家中心城市的代表,将辐射包括滨州、德州、聊城、泰安、淄博、莱芜在内的“省会经济圈”;青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目标,辐射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为代表的胶东经济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口集聚效应的带动下,无论是省内两大中心城市还是区域经济圈都将迎来一轮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人口红利从量变到质变
可传统概念上的人口红利,主要指人口数量。按照这个标准,一旦人口数量增长放缓,即意味着人口红利越来越少。此时,劳动年龄人口素质的提升,将有助于人口红利实现由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
此次普查数据显示,山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6124.4万人,位列全国第二,表明山东劳动力资源依然充沛,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从人口质量上看,山东的劳动力人口质量在逐步提升。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0年的9.74年提高1.06年。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学历为大学专科的有736.6万人,比2010年增长49.31%;大学本科的有588.5万人,增长86.1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66.5万人,增长185.08%。
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里,山东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强力实施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成效显著,全省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另一个侧面分析,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也有赖于山东产业的持续升级。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力素质的持续提升,表明山东产业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过去十年里,山东不断加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推动了山东制造企业的提档升级。
在人才资源的分布上,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超过2万人的有济南、青岛和东营3市,1万人到2万人的有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泰安、滨州、济宁和枣庄9市。济南、青岛两市吸引了全省53.70%以上的博士和46.57%的硕士,成为全省人才集聚的高地。
一个地区的吸引力和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普查数据显示,在山东登记的流动人口共2074.3万人,占总人口的20.43%,与十年前相比,增加了940.7万人,增长82.89%,比上一个十年多增315.3万人。
人口流动优化发展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地处京津冀、长三角、中原三个国家级城市群的交汇点,周边不乏超大、特大城市对人口产生的虹吸作用,在过去十年仍然能保持较为旺盛的人口竞争力着实不易。普查数据显示,跨省流入人口达到了412.9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9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01.3万人,增长95.17%,高于省内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2020年,跨省流出人口达到425.9万人,净流出13万人,与全省总人口相比仅为0.13%,人口流入流出总量基本平衡。
人口自由流动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开放的人口流动有利于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山东经历了经济结构调整攻坚期、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措施有力有效,经济发展总体稳步向好,这是山东人口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
从跨省流入人口的户籍地看,除经济发展因素外,地缘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外省流入山东人口数量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河北、吉林和江苏,分别占15.30%、15.24%、8.37%、8.33%和6.85%,合计占全部跨省流动人口的54.09%。跨省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天津、浙江,流入到这5个省、直辖市的流动人口占山东省流出人口的57.28%。
分析山东的流动人口构成,省内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仍是主流。普查数据显示,山东省内流动人口为1661.4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09%,与十年前相比,增加739.3万人,增长80.18%。这与山东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各地发展比较均衡有直接联系。此外,山东省内已经形成多座百万人以上的大型城市,济南、青岛也已迈入特大城市门槛,能够提供较为多样的就业选择和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对省内人口的集聚作用明显。
老龄化是压力也是机遇
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标志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国性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我省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辛树人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东省老龄化表现出三个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庞大。2020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2.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0.90%,占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8.0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36.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5.13%,占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8.06%。
三是未来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深。2020年我省55-59岁年龄组人口数为776.6万人,50-59岁年龄组人口数为1691.0万人。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我省将有大量人口步入老年行列,老龄化呈现出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二是老龄化进程加快。与2010年相比,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709.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593.4万人。十年间,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例分别提高6.15个百分点和5.29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提高幅度比较,分别增加3.00个百分点和3.57个百分点。
其次,生育率降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山东省总和生育率快速下降至更替水平2.1以下,在缓解人口过快增长压力的同时,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首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效应显现。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山东人口发展史上两次人口增长高峰。两次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如今相继步入老年行列,形成了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
无论如何,“深度老龄化”是山东必须直面的话题。辛树人介绍,分析原因四个方面不可忽视——
再次,人均寿命延长。2020年山东省高龄老年人口数量明显增多,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由2010年的182.16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283.05万人,增加100.89万人,增长55.39%。
另外,跨省外来老年人口略有增加,2020年山东省老年人口净流入3万人。这是由于山东经济环境较好,社会安全稳定,尤其是山东半岛沿海区域很适宜人类生活,吸引了一部分外来老年人买房养老,对山东省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事实上,老龄化社会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辛树人介绍,山东省把医养健康产业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启动了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工作,这无疑将撬动养老市场更加快速崛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写入山东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他表示,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山东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大的提升。“银发经济”或将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来源: 青岛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