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人是一根绳索,架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人性,永远经不起试探,它会比你想象中的更可怕。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被誉为畅销全球的奇迹之书,它将人性的复杂与阴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阿米尔和哈桑是最亲密的朋友,哈桑忠诚、勇敢,一心只为阿米尔着想。
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阿米尔却因为自私和懦弱,背叛了哈桑。
这让成年之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探究之后,他最终走向了自我救赎之路。
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像阿米尔一样,会逃避,会嫉妒,会存在偏见。
这些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但重要的是,我们将如何选择。
自私,是人性最大的劣根
哈桑对阿米尔十分忠心,他从不拒绝阿米尔的任何要求。
阿米尔是一位富家少爷,哈桑是他家里仆人的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形影不离,情同手足。
并且,只要阿米尔受到伤害,哈桑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可是哈桑的用心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得到的是戏弄、欺骗和背叛。
哈桑目不识丁,却对文字十分入迷,他常常请求阿米尔念书给他听,可是阿米尔却故意用哈桑听不懂的词语取笑他的无知。
不仅如此,阿米尔甚至把哈桑的忠诚当作利用的工具,借此去赢得父亲的尊重和爱。
因此,阿米尔想成为比赛的冠军,让父亲为他感到骄傲。
哈桑是追风筝的高手,而在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风筝比赛冠军是人们心目中勇敢、有能力的象征。
得知阿米尔的想法后,哈桑拼尽全力帮助阿米尔赢得了冠军,也赢得了父亲的重视。
然而在捡风筝回来的路上,哈桑被恶霸阿塞夫拦住,为了保护阿米尔的风筝不被抢走,他遭到了欺辱。
这一幕,被前来寻找哈桑的阿米尔看见,可是他并没有上前帮助哈桑,而是偷偷溜走。
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免费的,为了取得父亲的称赞,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自私,是人的本性,也是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
生活中,总有人为了一己私欲,不惜给他人造成伤害。
却还理所当然地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当我们只为自己着想,不为他人考虑时,总有一天我们会孤立无援,走向绝望。
良知,是做人的底线,人品,是处世的原则。
即使世间凉薄,我们依然可以守心自暖。
嫉妒,是自己的一根绳子
在阿米尔的眼中,父亲是一位孔武有力的人物,就像英雄一样,他非常崇拜父亲。
可是,阿米尔的性格有些软弱,他只喜欢安安静静地读书、写作。
为了让阿米尔有所改变,父亲决定带他去看比武竞赛。
父亲对阿米尔有些恨铁不成钢,而对英勇的哈桑格外偏爱。
在竞赛中,阿米尔看到有一位骑士,从马上跌落,被马群撕扯着,大片的鲜血染红了沙地。
阿米尔放声大哭,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看他时那厌恶的表情。
回去后,阿米尔听到父亲对好友拉辛汗说:
“每当那些邻居的孩子欺负阿米尔时,总是哈桑挺身而出,替他挡回去。
我觉得,阿米尔的身上缺了某些东西,要不是我亲眼看着他出生,肯定不相信他是我的儿子。”
听到这样的话,阿米尔心中泛起一阵酸楚,不由得对哈桑心生嫉妒。
哈桑过生日的时候,阿米尔的父亲为他找来了整形医生,帮他医治兔唇。
虽然,阿米尔在赢得追风筝比赛的胜利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父亲的赞赏与宠爱,能够享受与父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这让阿米尔更加地嫉妒哈桑,他甚至希望自己也有类似的残疾,这样父亲也许就能多关注他一些。
可是,他害怕哈桑再次夺走他的父爱,哈桑的存在,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让他难以安眠。
于是,趁哈桑不在,阿米尔把父亲送给自己的生日手表和一些钱,放到哈桑的屋子里,污蔑哈桑偷窃。
而忠诚的哈桑,为了维护阿米尔,承认了这一切。
哈桑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再受委屈,便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在这之后,阿米尔一直很愧疚,但他始终没有勇气说出真相。
这样的人,往往只看见他人拥有的,却忽视了自己所得到的。
作家扇骨木说过:“有些人,就算你没得罪他,他也会嫉妒你,诋毁你,甚至想毁灭你。”
当一个人心怀嫉妒时,常常抱有一种“既然我过不好,别人也休想好过”的心态。
看见别人过得好,总是要想方设法地踩一脚。
看到别人有成就,总是会千方百计地使绊子;
可这样做的结果,内心不仅得不到解脱,反而会备受煎熬,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偏见,是无法翻阅的一座大山
只有放下嫉妒,承认别人的优秀,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在一次回家的路上,阿米尔和哈桑被阿塞夫拦住。
阿塞夫对阿米尔说:
“阿富汗是普什图人的地盘,过去是,将来也是。
而哈扎拉人污染了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国家,弄脏了我们的血脉。”
阿塞夫认为,阿米尔不应该跟哈桑在一起玩,不能和哈桑说话,更不能和哈桑成为朋友。
阿米尔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他其实并没有把哈桑当成真正的朋友。
虽然他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就像是亲兄弟一样。
但是每次父亲的朋友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拜访,他从来没有叫上哈桑一起玩,他只有在身边没有人的时候,才和哈桑在一起。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高贵的普什图人,而哈桑是低贱的哈扎拉人,这就像历史一样,是无法改变的。
电影《哪吒》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们心中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根深蒂固的偏见,会形成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让我们丧失对事实的判断。
因为有些事并非我们看到的样子,有些真相我们也未必能够了解。
带着偏见的眼光看待事物,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离“公平”。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善与恶的抉择,只在一念之间
唯有少一些偏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
因为阿富汗战乱的爆发,阿米尔跟随着父亲移民到了美国,开始新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阿米尔接到了父亲多年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他对阿米尔说;
“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原来,拉辛汗一直都知道那些秘密。
在拉辛汗的召唤下,时隔多年,阿米尔再次回到故土。
他知道风筝比赛后阿米尔因为懦弱而逃跑,也知道手表的事情是阿米尔故意陷害哈桑。
两人见面后,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其实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如今,哈桑和妻子已经去世,所以他希望阿米尔可以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面对这样的真相,阿米尔无法接受,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但是,阿米尔回想起他曾经对哈桑所做的一切,并且这些年自己一直活在愧疚之中。
此时的他,仿佛站在一个岔口,一条是继续负罪之路,另一条是赎罪重生之路。
最终,阿米尔选择了后者。
几经辗转,阿米尔在昔日的死敌阿塞夫那里找到了索拉博,索拉博被阿塞夫当作宠物一般玩弄,瘦骨嶙峋,满面惊恐。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了美国,让他和自己生活在一起。
为了救出索拉博,阿米尔被打的面目全非,最终在索拉博的帮助下,两人逃了出来。
《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人性复杂,善恶无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但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哪一面。
有的人一朝成佛,也有的人一念成魔。
常言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自古以来,人心是难测的,人性是多面的。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
但无论怎样,希望我们都不要忘记心底的善良。
善意终究会唤起更多的善意,善良也定会遇见更多的善良。
愿我们都可以保持初心,心存善良,不负自己,不负时光。
作者 | 樱桃,坚持看书写作,丰富自己,解锁更多可能。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