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托

14个昼夜,300多个小时,救援不息,分秒必争。地处空旷山地的山东笏山金矿事故现场,见证了629米堪称地面打钻救援深度之最的纪录,更见证了一场不负生命重托的接力救援,这是对生命至上信念的坚守。

一场无比艰难的救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山东栖霞1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没有什么比缆绳每一寸缓缓向上滑行更牵动人心。离井口500米,300米,100米,30米……人出来了!4个多小时里,11名井下受困矿工成功升井。现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汗水、泪水交织在不少救援人员脸上。

1月10日14时,笏山金矿井下“一中段”(离井口240米)发生爆炸事故,先后两次爆炸导致井筒梯子间损坏、罐笼无法正常运行、通讯系统损坏,井下22人被困。因涉事企业迟报,直至30个小时后,该事故才得以进入省市县一体化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生命的重托

“迟到的30个小时意味着黄金救援时间的减少,也给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一名有着丰富应急救援经验的现场救援队员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事故发生伊始,便注定这将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救援。

而救援现场遭遇的诸多困难更使救援行动雪上加霜。

竖井清障进展同样不容乐观,障碍物堆积量大,供风排水管路、供电通信线缆等相互交织叠加,导致井筒内施工空间窄、吊笼断面小,清障施工难度大,距井口340米的严重堵点处,3天左右时间仅突破了7米。上涨的井下水位也严重威胁着受困矿工的生存环境。

“所有钻孔在这种地层中没有打直孔,几乎都是打斜的。打斜了怎么办?就要纠,但纠得特别慢。”杜兵建解释。

尽管带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打过几十口救援钻孔,营救过300多名遇险矿工,身为此次钻孔救援总指挥的杜兵建仍坦言压力之大:金属矿山的地层多为火成岩,岩石硬度为最硬级——12级;此外,钻孔有两层破碎岩层,并有涌水现象,钻孔偏斜率几乎100%。

夜间不间断作业的救援现场 (图片出自“烟台发布”微信公众号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穷尽一切手段,让井下矿工安全升井——一场打通生命通道的救援刻不容缓。

1月12日,事故发生第三天,现场救援人员已达320余人,各类机械、设备70余台套,井筒钻杆已下探到396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与救援进展同步,每天的救援人员在持续增加,设备仍在源源不断进场作业。截至1月24日,救援现场共有17支专业救援队伍和1支消防救援队伍,救援人员多达633人,救援装备407台套。

只要有1%的生机就要尽100%的努力

“把困难估计得多一点再多一点,把方法想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只要有1%的生机就要尽100%的努力。”现场救援组组长陈玉民说。

为了井下22条生命,全国最先进的钻机从千里之外的陕西榆林、安徽淮南等地,经由绿色通道,日夜兼程赶赴现场作业;一支支专业救援力量从全国各地火速集结,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45名专业救援人员于18日中午接到任务,星夜驰援,这支队伍曾在山东平邑玉荣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中,为坚守36天的4名被困矿工成功打开一条通往井下220米的生命通道。

不放弃,就有希望。1月17日13时55分,已坚守7天的救援现场迎来重大进展,用于联系5中段受困矿工的3号钻孔定向贯通,581米井下首度传来生命的回响。

提起钻以后,杜兵建仔细观察到钻头上有石头砸过的痕迹,这让他更加笃信井下生命迹象的存在。

杜兵建激动地回忆当时情景:“连续而有节奏的敲击声,两下一组间隔两分钟,持续了十分钟,没有回应,我果断下令继续敲击。五下一组,第一组敲击后就听到了回应声。在第二组敲击后又是清晰的回应。我当即判断这是人为的敲打钻杆。最后又敲击了九下一组和九下两组,都得到了回应。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当晚,井下受困矿工传上来一张字条,纸条上的每个字都令人动容:“我们在井下22人,在五中段有11人,六中段1人,4人受伤,另有10人情况不明……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谢谢你们了!”

井下受困矿工传上来一张字条

考虑到井下人员被困已经超过7天,身体非常虚弱,经专家组论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先行启动给养投放。经过紧张的下放套管作业,1月17日22时18分左右,3号钻孔开始投放给养,有手电筒、营养液、药品、纸笔等。

针对这些受困矿工的生命健康保障,现场临时组建了由17名医疗专家、营养专家、心理专家组成的井口供给保障组,24小时驻守井口值班,1月19日,由5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级专家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对井下矿工的进食喂药及心理疏导工作。

“离井口最近的就是医疗人员的值班室,我们将用最快捷、最有效的营养配送让井下受困人员恢复体力,维持到他们尽快升井回到地面。” 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烟台毓璜顶医院副院长宋西成说。

持续不断的给养投送,令5中段被困矿工的身体慢慢恢复,此前较为虚弱的其中两名矿工状况也持续好转,均已恢复正常饮食。令人痛心的是,1月20日晚,因在回风井爆炸中头部受到冲击,5中段一名伤势危重矿工已无生命迹象。

共同托举起生命的奇迹

其间,考虑到3号钻孔出现一定涌水,对被困矿工生存环境造成影响,需进行固井止水作业,4号孔成功透巷后,接替3号钻孔继续承担生命维护监测通道作用。而对其他受困矿工的搜寻与此同时一直持续进行。

面对现场救援情况的不断变化,现场救援方案也被反复论证、不断调整优化:从最初竖井清障和钻井打孔“两条腿走路”的救援方案,到1月19日调整为“3+1”总体救援方案,“3”即:生命维护监测通道、生命救援通道、排水保障通道;“1”即:辅助探测通道。

带着自家2台吊车,来自烟台莱阳的王海清看到新闻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志愿者,连续作业80多个小时,发烧38多度仍坚持工作,后因疫情防控要求,被现场救护车拉走做核酸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打了一天点滴,退烧后又立即投入救援,“他们不上来,我不走”王海清这样说。

来自更多普通人的努力共同托举起生命的奇迹。

从1月12日开始,每个深夜,栖霞天之蓝公益团队都会为现场救援队员们送来当天现做的热气腾腾的夜宵,此外还为现场救援人员送来4200份暖宝宝,队长侯军希望“和队员们一起为救援行动尽一点微薄之力”。

工作到凌晨2时,第二天不到8时又出现在救援现场——这是现场一名救援人员的作息表,随着一个个好消息频频传来,他写下这样朴实的话语:“累得值”。

除了之前5中段伤重不治的矿工,最新消息称,另有9名矿工在一次爆炸后攀爬过程中受二次爆炸冲击遇难。1月25日下午召开的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场向10名不幸遇难的矿工表达痛悼的一分钟集体默哀仪式专程举行。

面对此次难度最大的井筒清障工作,来自中煤五建公司的65人成立党员突击队,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为加快井筒清理速度,大部分玻璃钢碎片由突击队队员们用手一点点扒出来。

与救援工作同步,事故调查工作已启动,山东省应急厅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严格依法依规依纪开展事故调查。“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细节漏掉,不会让任何一个责任人漏掉。”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的话掷地有声。

1月25日,距离事故发生已满半月,之前受困的22名矿工中尚有1人失联。在山东笏山金矿事故现场,探寻井下生命迹象的努力仍在继续,没有人放弃。

本报山东栖霞1月25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