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一位村民带着孩子在杭瑞高速上看周家坝大桥。
王文摄(人民视觉)
图2:改建后的跨红枫湖花雨洞大桥主拱像一个红色的篮子。
尹刚摄(人民视觉)
图③:晨光中的坝陵河大桥。
石觉摄(影像中国)
图④:专业运动员在坝陵河大桥低空跳伞空。
图⑤:普济桥,贵州现存最早的桥梁。
图⑥:群山环抱的天桥空桥服务区面对平塘桥。
图④-图⑥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特殊的地形虽然造就了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但也为山区人民的外出设置了许多“路障”。连接高山、峡谷、河流的桥梁,让贵州实现了从“千谷”到“高速平原”的巨变;贵州也因为桥梁数量多、种类全、产品优而成为“桥梁博物馆”。
万嘉,托起美好生活。越来越密的路桥网改善了贵州人民的生活条件,分布在山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连接,方便了跨江的人们出行。
接入桥接网络为发展铺平了道路。这座桥给群山增添了别样的风景,使这个小村庄变得生机勃勃。这既是贵州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祖国巨变拼图中的一角。
-编辑
贵州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之一。在流水的侵蚀下,地表山峰巍然耸立,地下洞穴纵横。数据显示,贵州有近126万座山脉,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近千条。
“即使在山峰之间的天空,鸟儿也无法穿越。”500多年前,面对贵州路的艰难,王阳明叹了口气。山河难阻路,桥梁成为贵州打通山路的重要工程。
今天,贵州的群山中有数千座桥梁,这些桥梁使天然护城河成为通途,使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桥梁博物馆”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桥梁类型。
它从普济桥开始,在葛静桥被听到。现在世界100强高桥有将近一半在贵州。
贵州的这个“桥博物馆”有什么特点?
数量很大。截至2022年底,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万座,世界百强高桥近一半在贵州。贵州高速公路里程8331公里。连接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桥梁有14230座,也就是说每公里高速公路就有1.7座桥梁。
各种各样。悬索桥、斜拉桥、梁桥、拱桥…贵州的桥梁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所有类型的桥梁。其中,悬索桥以其优越的跨越能力,成为贵州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跨越大峡谷特大桥的首选。
有精品。贵州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今桥梁,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现代桥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桥梁历史悠久,建造技术高超,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或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据《贵州桥梁志》记载:“贵州现存桥梁起于普济桥,闻于葛静桥,止于北盘江桥。”
普济桥是贵州现存最早的桥梁,位于遵义市。它是四川和贵州的一座古驿道桥。建于南宋,明嘉靖年间毁于水患。现在人们看到的这座桥是明朝崇祯年间重建的。该桥为单孔弧形石拱桥,长14米,宽6米,净跨7米,高5米。1985年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葛静桥建于明代,位于福泉市,横跨马哈河,是一座三孔石拱桥。这座桥拱起在悬崖上,河有一块礁石。设计精良,用料考究,做工精致。时隔400多年,依然坚固如初,有“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静桥”的美谈。葛静大桥的另一项令人惊讶的技术是,桥底拱面上的石块不使用任何粘合剂,巨型石块凭借桥身自重与拱桥的张力紧密结合,完美承受古桥本身的压力。
杭瑞高速毕节至杜歌段北盘江大桥是一座连接黔滇两省的钢桁梁斜拉桥,总重量近3万吨,桥面至江面距离565.4米,高度超过200座摩天大楼。它是目前建造的桥梁中的世界第一高桥。从远处看,人们似乎认为“桥不是建在山顶上,而是在地平线上;桥上的车不开过去,就像长了翅膀在飞。”
世界级难度“逼出”世界级桥梁
既要满足出行发展的需求,又要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满足出行和发展的需要,贵州突破崇山峻岭的重重困难,修建了许多实用美观的桥梁,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获得国际大奖,这与建设者们对桥梁结构和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分不开的。
20世纪80年代,贵州首创桁架式组合拱桥,1995年在乌江天险上建成主跨330米的江界河大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桁架式组合拱桥。2000年以后,贵州的桥梁建设技术不断提高和突破,如安顺市的坝陵河大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在高山峡谷中的千米桥。
坝陵河大桥也拉开了贵州建设世界级大桥的序幕。大桥主跨1088米,桥面高出水面370米。桥的西岸是关索岭,东岸是晒甲山。以前,两岸民众如果想去对岸,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2005年,贵州开工建设坝陵河大桥。但两岸地势险峻,河谷较深,难以修建跨度1000米的桥梁。
拉索是悬索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但这座桥跨度大,距离长,无法人工拉缆,直升机拖缆成本太高。牵引导索成了建设者的难题。经过多次调研和综合论证,他们决定用遥控飞艇将粗大的羊毛导索拉到对岸,通过来回拉动,最终形成了猫道的骨架。有了猫道,就有了架设大桥主缆的高空施工平台。在世界悬索桥建设中,首次采用飞艇拉动导索。此外,坝陵河大桥还成功突破了在山地峡谷建设千米跨度桥梁的其他多项瓶颈,形成了一整套核心技术。2009年建成后,坝陵河峡谷两岸行车距离缩短至4分钟。
多年来,贵州在建桥技术上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建桥更加智能化,花江峡谷大桥构建了智能施工系统,通过5G网络连接各种施工设备,提高钢筋安装精度和施工效率;桥梁施工的精度更高。德渝高速乌江大桥整体刚性结构用22万组高强度螺栓连接,无任何焊接,螺栓连接精度严格控制在3 mm以内。
但要建造世界级桥梁,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更要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2年4月,第39届国际桥梁大会传来消息:贵州花雨洞大桥荣获“古斯塔夫·林德萨奖”。这座主跨仅180米的“小桥”,修建在普通国家和省份的干线上,居然盖过了许多跨度大、高度高的桥梁而获得国际大奖,这或许与其保护生态的努力分不开。
原花雨洞大桥位于黄贵公路上,于1991年建成通车。由于当年的施工技术和近年来的高交通量,该桥被列为危桥,必须重建。但桥下的红枫湖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炸桥、拆桥、再建桥都会对环境造成干扰。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案,用“旧桥搭新拱,新拱拆旧桥”,新老逐步回收废物和废水,然后作为新桥的原材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花雨洞大桥2021年通车后,将实现“水源零污染、景点零干扰、废弃物再利用、景观新地标”的预期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