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空调怎么自己解码

从一个年产不到2万台窗机、净资产不到1000万元的小空调整厂起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化产业集团,改变了空调整行业的百年历史,扛起了中国制造的大旗——格力30年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制造史上的一大亮点。

格力空调怎么自己解码

▲1993年格力一期办公楼落成仪式。

30年来,格力始终扮演着探路者和创新者的角色,坚守着自主创新的本色,以使命和责任打响了“夺鼎”之战,在中国制造的时代大考中写下了一份有分量的“格力答卷”。

格力的“制造力”从何而来?从格力的“控制”到格力的“治理”,可以看出其日益清晰的脉络和逻辑:

格力的“体系”:观察格力的制造之路,从组装到模仿,从跟随到领先,和很多企业一样,格力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意外”,需要负重追赶。“三大事故”成为格力发展的三步走第一步棋,质量、技术、品牌的“三轮驱动”成就了格力的“三个领先”,成为格力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

格力的“治”:格力的发展过程也是公司治理深化、凝聚力量的过程。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的创新实践和治理探索,无论是在空调整产业的创新引领下,还是在家电、工业装备等产业的多元化延伸下,始终坚持“三个中心”,即聚焦自主创新、聚焦消费者、聚焦国家需求。

格力之“制”

01 被外商退货:质量变革的开端

“出丑”的经历,曾经开启了格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1995年,意大利一家酒店安装了30多套Gree 空调谐器。三个月内空调谐器的室外机外壳上开始出现小锈斑。原来酒店靠近海边,湿度大,含盐量高,冷轧板容易生锈。意大利老板以质量不达标为由,提出将这批空全部退货。

这次回归的经历,让格力对品质有了新的认识。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格力率先将冷轧板换成镀锌板,并对镀锌板进行喷涂。格力空调整摆脱了生锈问题,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格力每年增加成本7000多万元。

当时国内空调剂行业深陷价格战。为了保持利润,所有制造商都在尽力控制成本,这带来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国产空调整被贴上了“低质低价”的标签。

让品质成为格力的招牌——换板,成为格力全面进行品质整改的第一步。当时国内空调试厂家主要是组装外购件,零件质量是空调试质量的关键。为此,格力挑选了200多名员工,在行业内率先成立了筛选分厂,引进或自制了大量检测设备,所有配件在进入组装前都要逐一检测,合格的才允许上流水线。通过设置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格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了快速提升。

▲格力早期生产车间的口号

1995年,格力发布“总经理十二条禁令”,自上而下的质量体系正式建立。同年7月,格力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借机打出“好空调,格力制造”的口号,向消费者宣示质量主张。今年格力空调销量首次超越春兰空调,成为国产空调销量冠军。

此后10年,在与国内外空调整企业的竞争中,品质和服务成为格力最醒目的招牌。设计更加新颖美观的外观,做好配件的质量,最大化发挥产品效率。通过狠抓质量,格力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质量关系到两条命,一条是消费者的命,一条是企业的命。当消费者受到伤害时,公司也会受到伤害。”董明珠说,品质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一种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国家标准,看不见的是消费者的感受。

随着技术和品牌的崛起,格力不断将质量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以质量提升技术竞争力,以质量塑造品牌影响力,实现了质量、技术、品牌的“三轮驱动”。

近年来,格力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创新,打造了“D-CTFP质量技术创新循环”和“五步质量预防”,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企业质量水平持续提升的关键问题,系统打造了“完美质量管理模式”。按照“完美质量管理模式”,一台空搅拌机从前期材料采购,到完成流水线生产,再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800多道质检程序。

依靠先进的质量管理,格力的售后故障率多年来平均下降了20%,也大大降低了质量问题带来的额外成本。随之而来的是格力的市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测评数据显示,格力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连年保持行业第一。

2018年,“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格力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2021年,董明珠因其在质量管理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02花钱买不来技术:自己硬着头皮干

“没有技术,你站不直”——2001年在一次竞标中尴尬的格力,在内部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想买技术,处处碰壁。格力的高管团队去日本三菱洽谈技术转让,却被对方严厉拒绝:“我们用了16年才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们怎么能把它转给你呢?而且,我们还得靠这个产品来打开中国市场。”

格力的遭遇并不是个例。随着中国制造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一个“卡脖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依靠低成本和低价格,技术空集中化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董明珠和技术工人在生产车间。

我们做什么呢买不到就硬着头皮自己做!回国后,格力立即组织技术攻关团队,仅依靠从日本带回的一套样机和产品说明书,就开始了变频和多联技术的攻关过程。2002年底,中国第一台数字多联空音在格力诞生,标志着中国企业打破了日本对多联空音核心技术的垄断。

格力也因此加深了一个共识: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就没有不断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才能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2010年,格力正式发布“掌握格力技术”的品牌口号,立志成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先锋”。为此,格力专门出台了最高标准的企业制度:“R&D资金按需投入,不设上限”。通过充电技术,格力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2011年,格力自主研发全球首台大功率高效直驱离心机组,抢占全球制冷技术制高点;

2012年,自主研发的变频空调制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空调制企业;

2013年,全球首台“空调节无电费”——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获得权威专家一致认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光伏直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成为空调制行业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专利金奖获得者;

2021年,格力电器-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制技术获得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最高奖;

经过多年的发展,格力已经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产品R&D创新体系。目前,格力拥有16000名技术R&D人员,申请专利超过85000项,拥有33项“国际领先”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设计金奖3项。

03 生死危机下的抉择: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中国格力进不去”——这是格力巴西代理商在当地喊出的“杀气腾腾”的警告。2002年,格力在巴西遇到了出海以来最大的挑战。

当时巴西货币大幅贬值,进口零配件价格不断上涨,但空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格力在巴西的独家代理商火上浇油,要求格力提高空的市场销售价格,降低产品出厂价。这种涨跌对于已经陷入困境的格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更致命的是,巴西代理商还注册了格力的商标,并以此威胁格力。

董明珠后来回忆说,这对格力来说是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格力因为汇率下跌已经花了几千万,但是亏损还在扩大。是停产回笼资金还是承担损失?格力进退两难。为了减少损失,巴西当地员工建议格力空擦掉“中国制造”的标签,换成当地品牌,这样可以扩大销量,规避商标风险。

巴西工厂是格力在海外开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也是格力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董明珠做出了坚定的决定:即使付出天价,格力的商标也要拿回来!而且所有在巴西销售的格力空tone都必须明确标注“中国制造”,打造自己的品牌!

▲巴西格力工厂

随着汇率企稳,危机终于化解,机遇随之而来。从生死线上走下来的格力,经过几年的经营,已经成为巴西空公认的高端品牌。不仅在巴西销售,还开拓了覆盖周边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阔市场。

追溯格力的发展可以发现,树品牌是格力继质量和技术之后打出的又一张王牌。从质量到技术再到品牌,这是格力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跨越的关键一步。

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19.8%,居世界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首位。与制造强国地位严重不相称的是,中国的制造业没有竞争力,不仅处于低利润的洼地,而且处于低价值和品牌的洼地。党的十以来,高度重视制造业品牌建设,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高端品牌。

随着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格力带着做中国制造人的动力和使命,围绕品牌持续发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市场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2012年,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董明珠提出,中国企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必须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印象。今年,格力的形象宣传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广场。

董明珠表示:“格力通过自主创新精神和‘完美品质’模式提升品牌竞争力。有了这两条,品牌建设就有了速度和力度。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品牌,你必须是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

截至目前,格力产品已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董明珠看来,格力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开拓海外市场,更重要的是带领中国制造以优质的产品和技术走出去,最终实现品牌走出去,真正“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格力之“治”

04吃亏精神:擦亮自主创新的底色

\”这里用的是Gree 空键吗?\”

“还没有,我们没有相应的技术。”面对记者的提问,董明珠尴尬地说道。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媒体采访。这一幕成为董明珠脑海里多年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很惭愧。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让人民大会堂用上格力空音。”董明珠回忆说,这是她的梦想,也是她的目标。

当时离心机、压缩机等核心技术都被人控制,国内空调企业没有市场话语权。甚至像人民大会堂这样的国家“门面”也只能购买外国品牌。十年后的2015年,变化出现了。在人民大会堂空采购项目中,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以突出的优势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这个消息当时震惊了整个行业。

这是因为在人民大会堂中标所需要的离心机技术,不仅需要巨大的高度,还需要巨大的投入,这对于国产品牌来说不仅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也是一个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对于格力来说,在十年的技术研发中,只有投入没有回报,项目的成败是未知的,所有的投入都有可能浪费掉。

“做企业,首先要有赔钱的精神!”对此,董明珠有自己的“执念”。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赚钱什么都要做。即使别人赚快钱,制造企业也要一直有一种“亏本的工业精神”。“失去”就是先付出,后获得,不是创造企业或个人财富,而是创造社会财富。

只有你愿意“吃苦”,你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董明珠曾多次表示,格力在R&D投入大量资金,而不是房地产和金融,看似亏损,因为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技术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从长远来看会赚得更多。

▲2011年,董明珠和技术工人在实验室。

“磨刀霍霍”是格力的另一个标签。当很多企业热衷于买买买,选择走捷径的时候,格力却一直坚定地选择走最艰难的道路——董明珠不仅要求创新,还强调自主,要求核心技术必须自己研发和掌握。也正是对自主创新的坚持,奠定了格力多元化发展的基础。

“我们国家对设备的需求很大,但其中很多必须依赖进口。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必须有自己的装备支撑。”董明珠表示,虽然格力掌握了空产业链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但制造核心零部件的高端设备和精密模具早已被人控制,格力将不惜一切代价学会自己走路。

2013年,格力下定决心进军高端装备和精密模具领域,开启了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此后,格力在工业机器人、精密模具等领域加速扩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随着一个多元化产业集团的加速成长,一个自主创新的技术矩阵悄然崛起。

在装备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格力智能装备产品覆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等10多个领域,超过100个规格。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关键部件——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中,格力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

▲图为SCARA高速分拣演示。

五年前,在第二届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上,董明珠宣布格力将从专业化空调整型企业转变为多元化的全球化产业集团。如今,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格力正坚定而从容地前行。

“企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科技引领创造力量,助力行业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董明珠强调。

05 斗争精神:捕捉消费升级的力量

2016年3月8日下午,北京某酒店大厅,数百人捧着饭盘,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一份白米饭。

这是董明珠主持的一场“晚宴”。她让现场的嘉宾和记者对四种大米进行盲测,分别是格力等四个品牌的电饭煲煮出来的。结果显示,格力电饭煲煮的饭比国外品牌的好。

从2015年开始,日本游客来日本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这让董明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特别生气,特别难过。中国没有理由连一个电饭煲都做不好。”

于是,就有了董明珠精心策划的“晚宴”,结果也正是他想要的:打败国外对手,用一碗饭洗清“中国制造”的名号!

近年来,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力量。然而,“高端购买力”却在持续流出。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公民境外消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海外“国际客”和“扫货”突破1亿。

在董明珠看来,消费外流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被中国制造所满足,中国为提升品质所做的努力仍然不足。

“你提供的东西会提高别人的生活质量,这样才有可能有市场需求。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还做后续产品,就没有市场,必须考虑消费者需求,以质量为先赢得市场。”董明珠说。

要做到质量第一,就要不断挑战自己。“我们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如果没有问题,就要找出问题。这是让我们的产品进步的水平。”董明珠说。

为此,格力不仅从空向电饭煲转移,还在各类家电上持续发力。洗衣机可以“洗完衣服还留着铅笔”,冰箱可以轻松均匀地将肉保鲜两周…一大批能为消费者解决刚需痛点、提升生活品质的强大产品,从格力走向了千家万户。

长期以来,格力擅长技术和质量,R&D人员更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董明珠要求,格力产品的研发要以自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到无可挑剔。无论是导风板1 mm的缝隙,还是果汁杯开关的关键设计,R&D人员都要反复打磨,才能保证最佳体验,这种“细节感”在格力产品中随处可见。

▲这是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格力展区展示的格力咖啡机器人(8月23日摄)。图/新华社

“一个公司,一个人,即使做到了今天,要想再往前走,还是会有新的问题,还是要奋斗成长。”董明珠多次强调。

2012年5月,格力家居技术部研发出全新空可调产品“全能王”,性能卓越。项目负责人把样机带给董明珠“邀功”。令他惊讶的是,董明珠没有表扬,反而批评了。

原来空空调出风口的导风板在关闭后与机体之间有1 mm的缝隙。董明珠认为这种差距影响空空调的美观,达不到“完美”的产品生产标准。董明珠近乎严格的要求和近乎完美的标准,让R&D团队成员倍感压力。经过三轮改进,R&D团队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最终做到完美统一的0.3 mm,这将是不可能的。

不仅如此,18 dB超低静音,360度射频遥控,全铝拉丝一体无缝面板…这些行业首创的技术,都是格力自我挑战的结果。以18 dB超低静音为例。当时国内家电市场上销售的空音产品的分贝值在25左右,只有日系空音产品能做到最低19分贝。格力向最强的竞争对手发起挑战,R&D团队取得了几次突破,实现了目标。为了满足18 dB超静音的实验测试,格力不惜重金打造全静音实验室。

2005年,格力电器首创空调节行业,向消费者做出“家用空调节六年免费保修”的承诺。这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高度负责,也是格力对品质提升和服务升级的自我驱动。

业内专家表示,在格力,奋斗是一种永无止境的信念,是一种在阳光下诞生的力量。格力创造了一流的产品质量和一个让全世界消费者满意和喜爱的中国品牌。

06 担当精神:国家需要就是格力使命

“董明珠,你发财的机会来了。”

“为什么?”

“现在雾霾来了,可以做净化器,肯定有市场。”

2012年,参加全国两会的董明珠和朋友有过这样的对话。当时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让董明珠思考得更加深入:企业的价值是什么?

董明珠认为空气体净化器的研发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价值并不大。所以雾霾的来源是污染,是能源消耗。只有降耗减排,才能有效解决雾霾问题。因此,董明珠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打造一个“光伏空电源”,让空电源自给自足,以此来缓解空气体污染问题。

一年后,董明珠的愿景变成了现实。2013年,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宣告成功,被专家组一致认定为“世界首创”。后来,随着全球首个空电力调度下线,格力开启了空电力调度的“零能耗”时代。

之后格力研发了从家用到商用,从内销到出口的全系列高效节能变频空调制。全系列光伏直驱变频空调制系统基本可以满足所有建筑类型空调制的使用需求。如今,格力光伏空已经遍布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国内外6000多个项目。

董明珠说:“我希望企业能够通过创造改变世界,尽可能为人类做一些更好的事情。所有制造企业追求的科技发展方向,就是自己做的产品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

近年来,外界看到的董明珠和格力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工业设备到医疗设备,从芯片到新能源汽车,“什么都想混”。其实“不确定”背后唯一确定的就是国家的需求就是格力的方向。

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疫情,一种空清洁产品在格力紧急下线——“猎人杀新冠肺炎”空气体净化器,格力用55天研发完成。可以对病毒进行杀灭、过滤、杀菌,阻断病毒空。

凭借多年自主创新积累的强大技术实力,格力在危机来临时挺身而出,敢于“亮剑”。从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的生产,到口罩机、消毒机等设备的研发,再到国内首款移动式P2+核酸检测车的推出,主动出击的格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了一把强大的“健康伞”。

“抗击疫情要靠科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要做的。这也是我们坚守中国制造业的使命、责任和担当。”董明珠表示,格力有一点要坚持,那就是完成“中国制造”的使命,为中国创造一个飞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