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全国的VCD品牌“郑锦”这次因为疯狂小杨的货被王海仿冒,也进入了更多的公众视野,这自然让我想起了刚毕业在小霸王工作时那个硝烟弥漫的商业战场。
事情是这样的,王海说疯狂小杨哥的三只羊直播间卖的郑锦破壁机和绞肉机都是虚拟力量。据介绍,破壁机标注功率为300W,实际功率只有105W W,绞肉机标注功率为300W,实际功率为120W W,由于商品页面标注“退一赔三”,且该商品售价为399元,因此售出数量为6.8万台。如果还一赔三,那么疯狂小杨要付出的总金额就高达一亿。对于王海打假,疯狂小杨哥目前还没有回应。我们不去揣测最后的结果,王海是否能造假成功,疯狂的小杨是否真的付出了巨资。自然是国家市场和质检部门调查取证,估计大概率也是协商。我更感兴趣的是,“金仲翀”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小霸王”,基本都是当代的品牌英雄。
现在估计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VCD和DVD是什么。作为影视内容的载体,90年代听歌看电影看动漫必不可少。当时除了钟山的胡志标,一代央视冠军成龙代言的“多爱VCD,好功夫”,就是金钟罩VCD。虽然“小霸王”和“BBK”也有这样的产品,但他们在游戏机和中继电话方面更有名。
“真金不怕火炼,金钟罩VCD!”这句话在90年代还不是家喻户晓,也是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现在在70后、80后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应该还记忆犹新,这也是当年让金正集团站上风口浪尖的原因。凭借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和VCD、DVD都是新生事物,刚推出一段时间,很快就打响了金正品牌。在国内DVD市场,不出意外就是大咖了。
当时,郑锦公司的知名人物,除了创始人杨明贵,就是刘立荣。
刘立荣于1972年11月出生在湖南桃江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学生时代,刘立荣很聪明,喜欢下棋。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几乎所有年级都名列前茅。1990年,18岁的刘立荣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南大学录取。
90年代,工作还包分配的时候,1994年大学毕业,在天津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个老国企工作两年后,他想有更高的追求,不顾家人的反对,抛弃了“铁饭碗”,毅然辞职,满腔热血。南方有经济特区的广东决心有所作为。
他先去了广州,进了拉链行业鼻祖YKK的日本工厂,月薪3000元左右,远高于在研究所工作的月入500元。在YKK工作了几个月后,他萌生了辞职的想法。为什么?原来,风靡全国的小霸王电子科技公司,正处于危机时刻。公司核心人物段永平离职,是因为他对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要求被拒绝了。他去了长安,创建了BBK。那是1995年,他带走了几个核心经理,包括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巍和BBK的金志江。为了保住小霸王的市场,段永平的另一个得力干将杨明贵没有和他一起创业,关键时刻被任命为小霸王总经理,并放出了人才招聘的消息。得知小的不幸后,觉得可能是他的机缘,又因为段永平在89年创造的带领小从一个年亏损200万的电子小厂到年入10亿的大厂的商业神话,被深深吸引。他相信凭他的才华,一定能在小霸王上做出一番成绩。于是,他果断辞去了YKK的工作,并于1996年通过面试成功加入了小霸王公司。
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刘立荣很快就在《小霸王》中崭露头角。总经理杨明贵很欣赏这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打算提拔他。刘立荣在小霸王公司可以说是“混水摸鱼”,不到一年就当上了生产管理部长。现在回想起来,我2000年加入小霸王的时候,公司里没听说过这个人。他应该离开了,否则我不会被打动。至少我在车间质检部实习了一个月。
但是,杨明贵在小霸王里没待多久。他以为自己的积累够了,还有工资问题。1997年3月,他又师从段永平,带领财务总监万平等11名亲信,在东莞另起门户,创办郑锦数码公司,主营VCD业务。这可能就是杨明贵当初没有和段永平一起创业的原因。他想自己当老板,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当时他没有储备足够的人才,只好韬光养晦。刘立荣审时度势,选择和杨明贵一起离开。后来升任金正集团副会长。要知道,那时候他才25岁,才华横溢,前途无量。那时候我们还是乳臭未干的2012届毕业生。我们兴高采烈,想着在全国知名品牌的号召下,跟着后来的总经理顾震,忙着继续为小霸王拓展游戏机市场。我们跑遍了全国,大吵了一架。我们连最后一口汤都没喝,干了一年多就走了。差距好大啊!
作为杨明贵的得力助手,刘立荣后来成了总裁,但他没有入股。金正公司发展迅速。当时国内VCD行业前三名是爱多、万利达、新科,其次是同样闻名全国的金正、BBK。郑锦公司表面风光的背后是股东之间的权力和利润之争。公司有好几个股东,主要创始人杨明贵没有形成控股,所以股东之间勾心斗角在所难免,股权问题也确实是民营企业纠纷不断的根本原因。
这背后还发生了一件事。1999年,大走私犯叶的走私货物被警方查获。货物中有金正日使用的光盘播放器的解码芯片。因为这件事,金正恩的负责人杨明贵和刘立荣被海关盘问了48小时。两年后,叶被捕,再次受到牵连。但是,创始人杨明贵去了加拿大,失踪了,有关部门只好带走了副总裁刘立荣。在2002年4月重获自由之前,刘立荣被反复审查了半年。当他回到金正的时候,他发现公司已经一团糟了。
这样,金正恩也成了刘立荣的悲哀。经过深思熟虑,他于2002年9月辞职,决定自己创业。然而,几经变动,金正日后来进入了泰源天龙集团。2002年11月,主影碟机的生产销售权全部被天龙集团取代,天龙集团成立珠海郑锦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随后金正日影碟机的生产销售权放在珠海郑锦。
就这样,金正日逐渐没落,但金正日这个品牌依然存在,就像当年风光无限的小霸王一样。虽然后来支离破碎,但怡化集团公司依靠卖品牌的授权,衍生出了很多带“小霸王”的电子产品,厨卫电器,教育电子产品等。老板们基本都是原小霸王公司在各省的总代理或者有志创业的销售骨干。
和恶霸一样,今天大家又一次听说“郑锦”重现江湖,不过是被一个小家电用破壁机知道的。这款产品的生产商是中山市郑锦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是王振凯个人,占股99%,另外1%是珠海郑锦科技有限公司,应该是“郑锦”品牌入股的合作模式。
金正日就这样默默的存在于国内市场。如果今天“疯哥小杨”没有意外,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它曾经那么辉煌。
刘立荣背后的创业故事更是跌宕起伏,让人惊心动魄。那时候,已经31岁的刘立荣,已经有了远超同龄人的商业思维和判断力;当时VCD市场枯竭,手机行业越来越好,波导、TCL、夏新、首信等众多国产手机品牌崛起。他注意到手机市场是一片蓝海,有很大的机会。凭借积累的人脉,联系了150家供应商,拿到了2亿元的投资,创办了金立(他认为前公司反正成就了他,所以保留了“”中的“金”字,并在名字中加了“李”字,将新公司命名为“金立”)。对于刘立荣来说,他最大的优势是多年的“代理制积累”,为金立手机搭建了优质的销售渠道。仅仅一年后,金立手机销量突破百万大关,销售额达到8亿元,品牌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2006年,金立重金投资当红天王刘德华。凭借王者的人气加持和“黄金品质立天下”的洗脑广告,金立成功拿下国内手机市场第一,半年出货量100万台,全年突破400万台。2007年突破800万台,销量仅次于三星和诺基亚,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第一名。
只是时代的发展,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2007年,手机审批制取消。同年苹果发布智能手机,2009年3G在中国普及。这些都表明功能手机逐渐进入衰退期,智能手机逐渐兴起。此时,小米、华为、oppo、vivo、魅族等智能手机新贵已经初具规模,金立公司明显落后了不少。随着iPhone的大火,智能手机异军突起;国内手机市场迎来了大洗牌。曾经的山寨厂倒闭,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跌下神坛,金立也不例外。
当时刘立荣判断失误,依然沉迷于自己的高端功能机,给功能机抹金粉喷金漆,把这块“金砖”卖了上万的高价。后来,虽然有冯小刚、薛之谦等名人为他们代言,想着明星流量和成功标签,意图东山再起,但他们成了明星,也失去了明星。最终都失败了,因为忽略了用户的需求,产品缺乏技术迭代和创新,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虽然2010年公司寻求转型,向智能手机进军,并邀请清华高材生陆加盟金立担任总裁,而则选择退居幕后做房地产,一买一卖就赚了大钱。金立表面上还很美,其实是“第二年店一年比一年差。”从2013年开始,金立公司连年亏损。一开始每月亏损不低于1亿元,2016年、2017年每月亏损不低于2亿元。
此时,经过多年的市场“血战”,华为、小米、oppo、vivo等。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背后的力量是丰富的。2015年,刘立荣重返金立,无力回天。终于在2016年,他把目光投向了投资行业。他在房地产和企业家身上花了30亿。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他并没有达到这个“小目标”。他反而把目光放在赌桌上,这比投资象棋更刺激。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根据公司的会计,刘立荣可能会损失100英镑。下面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股东逼宫,公司名誉扫地,供应商跑路,资金链断裂,老板离职。……
2018年12月10日,金立集团通过经营债权人会议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棵曾经自诩在中国手机市场活得最久的常青树,在尘埃中轰然倒下。刘立荣,曾经风华正茂,叱咤风云多年,最终却在的泥潭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所有的名声和利益,顿时就是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