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让你成为老板,这是义乌流行的一句话。既有实体摊位,也有淘宝店铺,这几乎是大多数义乌商家的标配。全民做生意,全民电商,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11月22日,在一列从上海虹桥途经义乌的高铁上,一等车厢里挤满了提着大箱子和小箱子的外国人。他们都在义乌下车买圣诞礼物。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这种现象在义乌早已屡见不鲜。当遇到大型展览或一些重要的购物节时,这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所有五星级酒店几乎都满了。
今年天猫发布的中国“双十一”县域成交额排名显示,十大县域中有八个位于江浙沪“大包邮区”,其中义乌位居第二,这一排名已持续三年。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淘宝村和淘宝镇名单》显示,在全国2100多个淘宝村中,义乌占了113个。
这些榜单的背后,是义乌电商新经济浪潮的风起云涌。庞大的线下市场为线上交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在这里水到渠成。从2010年到2016年,义乌的电子商务贸易额增长了6倍多。
“双十一”活动结束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义乌的电商村、电商创业园和相关政府部门,发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从事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改变了商家的营销方式,缩短了供应链,促进了餐饮、酒店和旅游等配套产业和服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
义乌样本也是我国县域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但正如受访者所言,尽管商业文明发达,义乌的城市软环境与大都市仍有较大差距,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外国企业家和农民工的涌入也给当地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网红村的蜕变
下午4时许,站在青岩刘村的主干道上,满载货物的货车来来往往。这是村里每天最繁忙的时候,各种商家的货物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在沿路的一些商店里,店员和快递员正忙着打包和装车。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到访并称赞青岩刘村为“中国网店第一村”以来,青岩刘村彻底走红。该村的接待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从总理到来后,从政界到商界再到媒体,无数来访团体都热衷于到传说中的“总理街”走一走。
墙上贴着青瓷,铺着沥青,道路宽敞,建筑整齐。很多墙上都写着“中国网店第一村”的字样。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青岩柳岩村看到的场景。很难想象这只是一个村庄,更难以想象12年前这里只是义乌郊区一个“脏、乱、差”的落后农村。
以前,青岩的柳岩村以务农为生。后来,由于义乌河对岸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当地人带来了直接的租金收入,也暴露出无序建设、污水直排等基础设施问题,邻里纠纷不断。当时,青岩刘村是义乌的一个“问题村”。
“2005年的旧村改造是现实中许多安全、卫生和基础设施问题所迫。2008年,由于市场搬迁,村里很难租到房子,因此不得不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也没说要建‘网店第一村’这么久。”青岩刘村党委书记毛盛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截至2015年,青岩刘村共有互联网从业人员2.5万余人,聚集了全国各地创业者开设的网店3200余家。而这些人都“藏”在村里的普通楼房里,大部分都是三五个人,甚至很多都是夫妻店和父子店。
改造后,村里所有的新楼房都被当地人称为“四层半”楼房,即每家每户的三层宅基地改造成四到五层,房东保留顶楼居住,并将一楼到四楼出租给各种电商,每层50到60平方米,涵盖一个电商的半成品加工、运营、客服、仓储、包装等各个环节。
在青岩刘村,这一层的租金一年超过一万,这意味着一栋四层楼的房子每年的租金可以达到五六万。
毛盛平指出,与过去相比,电商的聚集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租金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租户的人员结构。“过去是农民工,现在是企业家、商人。”
同样的情况在义乌其他街道不断被复制和创新。例如,在北苑街道韩春二区的电子商务村,根据市场监管所的数据,以“电子商务公司”形式注册营业执照的电子商务企业有580家,其他类别如贸易和股份的电子商务企业至少有650家。全村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人群中,电商从业人数占90%以上。
朱女士在韩春二区从事泳装批发和零售,她既是房东又是电商老板。地下车库作为货物的储存场所和物流的配送点,楼上作为日常运营和办公场所。在泳装销售旺季,十几名员工每天可以交付数千份订单,销售额达到10万元。
“我负责电商管理,我爸负责线下批发。十年前,我爸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个摊位。现在我们二代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更好的店铺管理。”朱玲玲说,现在贾珠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阿里巴巴和天猫等在线平台,并将于明年进驻JD.COM。
依托庞大的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在义乌的兴起似乎是水到渠成,而电商村的出现更是打上了浙江“村村通点火”的区块经济烙印,但与区块经济不同的是,电商村有着各种业态,而非以某一行业为代表的同类企业的聚集。
从全民经商到全民电商
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让你成为老板,这是义乌流行的一句话。
既有实体摊位,也有淘宝店铺,这几乎是大多数义乌商家的标配。从为所有人做生意到为所有人做电子商务,这是合乎逻辑的。
受访者都表示,在这个城市,除了老人和孩子,他们都是商人,任何政府公务员、企业员工或出租车司机在家都有很多业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淘宝店。当他们吃饭和购物时,他们手机的操作可能是几个订单。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义乌从事电商行业的人员约25万人,销售额达1770亿。
在浙江省商务厅2017年公布的浙江省电子商务专业村(发芽村)名单中,江东街道青岩刘村、福田街道荷叶塘村、稠江街道龙辉村、二三里街道下朱寨村等88个村入围,比去年增加23个,占全省入围村的12.5%、金华的51.4%,均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然而,电商村只是他们的起点,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电商园区将成为他们更好的选择。
北苑街道泽宇电商园旗下的安多国际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样本。从村里的“六间房”“夫妻店”到入园后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的淘宝TOP5黑马企业,仅用了6年时间。
安多创始人王,江西赣州人。他和妻子先是在深圳做敦煌网的销售和业务员,在身边朋友的带领下开始从事跨境电商,因为大部分货物都在义乌。2011年,他们从深圳搬到义乌凌云六区。
如今,安多在前端和后端都建立了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智能仓储系统。“双十一”当天,7万个包裹从安多公司的仓库发往全国各地。
蓝运营副总裁兼农业创新园负责人凌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农业创新园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配套服务。“园区有专门的项目团队管理入驻企业,还将负责线上平台的推广和线下产品的对接。”
截至2016年底,义乌拥有电子商务园区28个,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电子商务百强县”首位,在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创业百强县25强中排名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并开展县级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的县级市。
电商的集聚也带动了包装、耗材、仓储物流等相关下游产业的集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在电商村还是园区内,产业链上的配套设施在周边甚至楼上楼下的邻居家都能找到。
特别是在物流方面,小企业不仅成功获得了快递公司的送货,而且政府还帮助他们赢得了议价空。青岩刘村网上商务服务中心电商服务总监叶冯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中心与快递公司协商的快递费约为3元5-6元,而个人需要5元,而遥远的省市则需要10元。
“义乌的快递费比杭州低0.5-1元,比上海低1-1.5元。”凌洋指出,这些都成为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以韩春二区电商村为例。那里有18家物流公司。对于国际贸易和运输,许多物流公司也开通了俄罗斯专线和日韩专线等国际专线。
此外,服务于电子商务运营的商品和贷款、金融、营销、摄影、设计和法律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公司也有所发展,在电子商务村和电子商务园区随处可见。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产业链。产业链越长、越深,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小。”义乌市电子商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洪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天不用花现金的县城
电子商务是一种向外界展示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许多方面改变了当地的生活。
对于商家来说,电商的出现缩短了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了商家的营销模式。平台上的预售系统可以让企业按需供货,减少库存,减轻企业的现金压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电子商务改变了整个城市的生态,包括衣食住行。“在一个贸易城市里,一切都是商业化的本质,包括政府的思维。”王洪华说。
在青岩柳岩村,每栋楼一楼的商店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口味的餐馆。江西鱼头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烧烤…尤其是沙县小吃几乎是很多建筑的标配。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商人涌入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在义乌开设餐厅,鲜花餐厅(一家阿拉伯餐厅)和沙巴餐厅等异国情调的餐厅已成为当地的特殊景观。
作为县级市,义乌拥有香格里拉、万豪、皇冠假日、开元等知名酒店品牌。,加上金都、海洋、银都等本地高端酒店,星级酒店不下10家。每年,在文博会、旅博会、义乌展、林博会等四大国家级展会和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展会期间,这些星级酒店的客房都会爆满。
这个县的人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打车时没有使用现金支付餐费。
“去小摊吃早餐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通常情况下,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美团外卖都很常见空。这里的生活细节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凌阳说。
正如王洪华所强调的,即使是一些老农民对这些新事物也有很高的接受度。因此,义乌的网购消费实力强劲也就顺理成章了。今年“双十一”当天,义乌实现成交额81.3亿元,同比增长57.56%,累计收发快递2058万件。
“白天呆在家里,晚上出去”的日常已经成为这里的常态。商户一般上午9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这种生活方式也催生了大量的宵夜餐厅和外卖市场。网商聚集的电商村和园区是各大外卖平台竞争的焦点。Meituan.com营销副总裁吴茂林曾在世界电子商务大会上表示,义乌在美团平台上的交易额在中国所有县级市中排名第一。
从过去的线下商业到今天的电子商务,义乌的文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包容。这个城市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超过一半的本地常住人口在其他地方登记。以青岩刘村为例。当地人口只有1000多人,而外国企业家超过2万人,平均年龄为25岁。
虽然每个人的背景大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电子商务。“每个人都在饭桌上谈论生意,谈论电子商务模式。虽然商业竞争不可避免,但大家都愿意分享信息、货源和相关资源,抱团取暖可以更长久。”王勇说。
这种包容开放的氛围也影响着老一辈的商人,他们也在学习和接受互联网的营销模式。
“无论你来自哪里,你都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学习。”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贾少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地方”的烦恼
眨眼间,义乌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实现了华丽转身,开启了电商行业大踏步发展的时代。通过电子商务,一些人被淘汰了,一些人被提升了,但总体而言,义乌的实体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义乌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378.37亿元,同比增长20.13%。其中,内贸网络零售交易额725.46亿,居浙江省首位;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155.61亿元,同比增长37.75%。截至2017年9月,全市经工商登记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74082家,同比增长38.8%。
同时,义乌模式也为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提供了生动样本。不过,不少受访者表示,在快速增长的状态下,义乌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是城市软环境和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贾少华说,由于义乌以中小卖家为主,未来需要提升水平,做大做强企业,同时要走品牌发展之路,这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不仅是管理,产品开发、创意设计、市场营销、技术应用和数据挖掘方面的专业人员的等级也需要提高。”
他所在的义乌工商学院是最早成立创业学院的高校之一。作为第一任院长,贾少华被当地人称为“创业教父”。他提议用学分换取创业成就,鼓励学生在创业的同时不要荒废学业。最早的淘宝村都在这所学校周围,可以说是义乌电商的源头。
青岩刘村通过与工商学院对接,吸引创业学生入村。
不过,受访企业主坦言,一所学校显然不够。如今义乌的电商企业普遍面临着即便开出高价工资也难以留住高端人才的窘境。对他们来说,薪水是一方面,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教育质量也很重要。
义乌市电子商务办公室副主任王洪华指出,义乌正在不断努力解决软实力与大城市的差距。目前,义乌30个园区中,每个园区将对接1至2所高校,已与69所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建立合作,吸引就业创业人才。许多村庄还建立了在线商业服务中心,每周邀请专业人士为电子商务创业公司提供免费讲座和培训。
然而,移民流动性强,管理成本高。“我们通常很难管理电商,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企业之间信任的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北苑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朱子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外,由于电商区与居民区融为一体,货物的存储与居民的出行使用同一通道,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然而,大多数电子商务产品都很轻很小,因此很难在巨大的工业园区中找到一席之地,如果强行将两块分开,将阻断当地村民的租金来源。
十年来,从青岩刘村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义乌电商成为新经济的样本。但这一切都离不开这里几十年来的小商品基础。没有几十年的资源积累,当互联网再次接入时,很难“无中生有”。
从鸡毛到白糖,再到“买全球卖全球”,再到遍地开花的电商经济,虽然问题不少,但义乌一直在不断创新,义乌成为继温州之后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的又一优秀样本。
(编辑:何淼)
21世纪经济报道皇甫和叶浙江义乌报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